红安网消息 聚焦新智能装备、新材料、新型人才、新的数字应用等“四新”,斯曼自主研发起舞向未来。一季度以来,该公司第三期项目建设“满弦开弓”。4月9日,红安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积谦,带领中心招商护商团队一行来到新三板挂牌公司湖北斯曼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湖北晶耐新材料有限公司,只见12000平方米的核心厂房展现在眼前,全新的现代化装备、变电站、设施房、宿舍、食堂等配套用房让人眼前一亮。
湖北斯曼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学新透露,今年以来,公司采取新智能装备、新材料、新型人才、新的数字技术应用,向新质生产力要效率,一季度实现约50%的销售额增长。
“这个控股公司是一个规模高效的现代化,采用新智能装备、新材料、新型人才、新数字技术应用,再过两个月,就要全部投产了,投产后,其产能将是一期项目的10倍。6月份投产后,仅此一项,产能将会达到1万吨,产值也将达到8000余万元。”刘学新满脸洋溢着自信,他一边介绍,一边说,“这是我们的BET比表面积分析室,这个高端的实验室全部基于自主创新,全链条布局新产业,为城市建设提供强劲的‘数字引擎’。”
斯曼股份是红安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招商护商的一家唯一的“新三板”上市企业,该公司研发生产的核心原材料用于高温冶炼和特种陶瓷领域,也是省经信厅认定的细分市场“隐形冠军”企业。公司主营业务分为高效外加剂系统、新型结合系统、微粉基质系统、增材制造陶瓷粉体(3D打印)系统四大体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以新质生产力要素赋能传统产业,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红安县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卢国明说。
近年来,公司与武汉科技大学签约共建“斯曼·武汉科技大学联合研究所”,共同推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成果输出。现有高端研发人员10人,高学历人才17人,其他人员均是大学以上的学历。公司以技术研发和应用服务为核心竞争力,以自有研发团队为基础,积极开展与各技术研发机构的研发交流合作,逐步完善公司的可持续研发能力建设,并保持技术的可持续创新。
“今年以来,我们投入巨资,加大自主研发力度, 2023年6月,在资本市场取得新突破,成功调入新三板创新层。”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士华介绍。
2011年来,红安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保姆式”地服务企业,让企业奋起腾飞,正是有了这种“店小二”精神,才让斯曼新材料的“科技之花”结出更多“产业之果”。在技术研发团队的努力下,公司研发的新产品包括高效外加剂系统、新型结合系统、微粉基质系统、 先进陶瓷原料系统四大类,并形成了“研发—制造—销售+知识产权”的“三位一体”格局。2016年,成功挂牌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顺利完成首轮股权融资,进一步扩大公司的生产制造水平,初步实现了资本与实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
在微粉项目车间,几个工程师正在调试球磨机。“我们今天晚上就要开始调试设备,4月上旬就要启动这个项目的试投产,目前,已有几个项目在试投产,预计六月份就要全部投产了。”今年26岁的陈浪,是红安县上新集镇李氏畈村人,他大学毕业后来到这里从事行政工作,对这些新装备,他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公司上线了新型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一体化信息管理,车间工人由原来的60人减少到现在的20人,日产能提高10倍,运营成本降低40%。”刘学新说,他们通过采用新型智能化技术,大大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正是科技创新催生了动力,激发了活力。”卢国明坦言,近年来,红安高新区立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行市场化改革,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基础上抢抓风口,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做大做强产业,把产业落到风口上、把创新落到产业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据悉,该公司项目运营达产后,可以新增产能4亿元,新增收入3亿元及6000万的净利润,创收达2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