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红安县永河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入选2023中国基础教育实践创新典型案例名单

2024-04-03 17:17   红安县永佳河镇   余向红 刘志勇

红安网消息   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公布2023年度基础教育领域实践创新典型案例,经过全国各地推荐、专家复核等程序,最终确定了100个基础教育领域实践创新典型案例,并在《人民教育》上进行推介。其中,红安县永河小学案例《因地制宜开展“种豆得豆”劳动教育实践》榜上有名,是湖北省四个入围选典型案例之一。

近年来,红安县永河小学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以“整体规划,分层推进,学科融合,劳动育人”的发展思路,经过反复探索实践,不断调整课程实施方案,设计了“1+N”劳动实践课程规划,构建起独具特色的“种豆得豆”实践育人体系,受到了学生的喜爱,育人成效显著,赢得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资源开发——根在生活。永河小学以劳动课题为依托,以劳动实践基地为主阵地,开发了特色劳动教育实践课《豆课程》。围绕“大豆一生”,开展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一系列“豆”主题的生产劳动。在此基础上,学校持续实践和不断改进,已经形成包含“日常生活劳动、豆课程、油菜课程、蔬菜种植、读出一本书、社团活动”等具有地方特色课程内容的“1+N”劳动实践课程规划。

实践活动——劳在身边。永河小学开发了红领巾蔬菜种植基地和园丁蔬菜种植基地,每周三下午全校开展劳动实践课,组织孩子到基地开展生产劳动;每天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日常校务劳动,下午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开展一个小时的社团兴趣班,社团实行自愿选班,人人参与;每月结合德育活动开展一次社会服务性劳动;每月开展《读出一本书》的阅读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阅读收获,形成物化成果。每年寒暑假,学校会布置假期劳动实践作业,让孩子们在假期动动手、出出汗,这样的分层推进,使劳动与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学习生活,融为一体,真正成为成长的一部分。

育人环创——乐在校园。学校最好的校园文化是有育人功能的环境创设。在永河小学,曾经由学校统一安排的学生值日、临时劳动,被校园服务岗代替;学校社团活动,多了贴近生活的内容与主题;教室和楼道,是学校最富生机、最具个性的校园文化展台与看台。在油菜花开、大豆丰收时节,教室里、楼道中,随处可见孩子们充满想象力的表达;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因劳动而生动。语文作业不只是机械的重复训练,为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写邀请函写倡议书写演讲稿写解说词写说明书,口语交际更是无处不在;数学作业成为完成劳动的重要环节,测测面积称称重量算算产量确定价格统计收入合理分配,不用老师特别布置,孩子们在劳动中自动学数学用数学;画海报摆造型唱丰收诵劳动,母语的英语的,从读出一本书到种出一本书……孩子们忙忙碌碌乐在其中,他们不觉得自己是在做作业,于不知不觉中,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得到巩固得到运用。

体系构建——长在课程。经过3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永河小学结合学校特色,已构建起了“种豆得豆”实践育人体系。以“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付出就有什么样的收获”为基本理念,以“实践课程+劳动环创+发展评价”为基本内容,以班级、校园、家庭为育人平台,以实践、管理、评价为基本途径,着眼于全体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终身发展,培养身心健康、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好少年。学校育人课程包含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开发形成的日常生活劳动、红领巾服务岗、豆课程(夏秋季)、油菜课程(冬春季)、红领巾菜园、读出一本书、社团活动等,分年级设置,定时间定主题,师生全员参与。育人环境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如劳动实践基地之责任田、自留地、校园文化栏、楼层读书角、广场与小树林、楼道与教室。软环境则是学校固化的德育、文体、劳动周等综合育人活动。育人机制则包括管理机制、评价机制、协同机制、保障机制等,活动虽多,有条不紊。学校结合“种豆得豆”育人理念,从生动的红安民间俗语中得到灵感,以灵性豆、聪明豆、跳跳豆、美丽豆、能干豆五豆指向五育,设计评价方案和评价工具。育人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家委会和家长志愿者们在实践育人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农村学校在劳动教育课程上耕耘,劳动本身便是育人沃土,孩子们的茁壮成长就是劳动教育最饱满的果实。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今,同劳动教育已成为永河小学全体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全体教师自觉的育人行为和意识,也成为全体家长参与和配合学校育人的切入点。劳动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推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力量,劳动教育让学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更让学生在幸福和快乐中实现了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