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84年来,红土地上的人们不曾忘记英雄先烈,从修缮到祭扫,两代人接力守护。3月31日上午,在红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协助下,城关镇金沙社区居民冯建明与父亲冯宜朝守护了84年的无名烈士墓,迁移至红安县柏林湾烈士墓园,接力祭扫的感人事迹还将在将军县传承和延续。
又是一年清明,红安县城关镇金沙社区居民冯建明今天去祭拜一位特殊的“家人”。
冯建明对着烈士墓喃喃地说道:“清明节又到了,新四军战士,政府对你们十分重视,今年就要迁到觅儿寺镇柏林湾革命烈士公墓了,可以好好的跟你们的战友一起了。”
1940年,中国的抗战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黄安县,也就是今天的红安县老城区,一名新四军战士因战斗负伤被日寇抓住。面对严刑拷问,新四军战士誓死不透露自己部队番号和身份信息,最终被杀害。冯建明的父亲冯宜朝,正是当年这起惨案的目击者。
“日本人当年在这个大理山上搞新四军镇压,我的父亲他们就一起来围观。日寇逼问新四军,让他说出秘密信息,新四军宁死不从。最后日寇对着这位新四军连捅几刺刀。在日寇走后,乡亲们一起将这位英勇的新四军掩埋了。这是我父亲跟我亲自讲的,也是他亲眼目睹的。”冯建明说。
日寇走后,父亲冯宜朝带着几位村民将新四军战士遗体掩埋,不敢立碑。七十年代末,冯建明和父亲一起,在修缮自己家的祖坟的同时,将新四军战士的坟墓也进行了修缮,并常年守墓、祭扫。
冯建明说:“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在修我家的祖坟的同时,也对这位可敬的新四军战士坟墓进行修缮。我的父亲告诉我,这位新四军战士是为中国革命而牺牲的,我们的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我们要继续祭扫下去。”
在冯建明老人的记忆中,每年清明,父亲冯宜朝都会带着他,为这位无名的新四军战士扫墓。
2012年父亲去世后,冯建明继续守护和祭扫这位无名的“家人”,两代人一守就是84年。
“虽然烈士墓迁到革命公墓,但我依然会遵从我父亲的遗嘱,继续传承下去、祭下去。”冯建明说。
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按照“应迁尽迁、集中管护”的原则,对散葬烈士墓实施迁移保护。当天,这位烈士的遗骸顺利迁至位于觅儿寺镇的红安县柏林湾烈士墓园。
红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马小进说:“通过我们的努力,去告慰每一位英雄烈士的英灵,去铭记那段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我们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先烈。是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悲壮激越的历史篇章;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换来了中国的繁荣昌盛,换来了人民的幸福安康!他们的丰功伟绩,将与祖国的山河同在,与华夏的日月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