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故乡,挥之不去的心念和情结,她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时时萦绕心间。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早已是烙印在心中。故乡的人文历史,更是心中的执念,难以割舍。哦,怀着乡愁望故乡!回望她曾经的热闹,凝望她现今的沉默,展望她即将的和美吧!
倒水河是红安的母亲河,因河流主干水系流向自东北向西南“倒流”,故名曰“倒水河”。其东源主支流长达近十公里的河段,就是从上游流经袁英河至东流河,与西源支流杨山河流经柳林河,在叶家畈大桥处汇合后,自北向南流向县城南门河,至阳逻汇入长江。
袁英河村即位于上游河南岸,正是“河水西递,大吉大利”之地。东北面1公里处即是大斛山九龙寨南麓,山环水绕,极具地理优势。兼有宽阔近500米的河滩和长约1公里的沿河高大杨柳成荫,山清水秀的山水田园自然风光,可媲美杨山河吧。
上游高大的袁英河渡槽飞架南北,是红安县东干渠最高(29米)最长(283米)的一座渡槽,建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东干渠在东边顶基庙山腰绕村而过,约1公里流经袁克服将军故里袁家凹东去,农业灌溉极尽水利之便。再往上游1公里转弯处,即是程启文将军(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程志父亲)故里谢家咀,此间河段内几十年前沿山边分布着九龙潭、黑潭等5个深水潭,现今已被流沙掩埋,不见踪影了。水流量也较几十年前小了,百年前的河运(竹排)场景早已不复存在。渡槽下游一里许即是建成于2015年底的袁英河大桥,全长226米。此处河道宽阔,约30—50米,河滩宽约300—600米,兼有南岸杨柳河吧和上百亩竹园交相辉映,好不壮观!早晚间,河道沙滩上成百上千的群鸟栖飞,起落有常,黑鸦一片,一派生机勃勃、生机盎然景象!
少小离乡几十年,别梦依依回故里。站在袁英河大桥上环顾四周,既是一怀愁绪,却又欣然畅意,看到正在热热闹闹展开的和美乡村建设场景,不禁浅吟低唱起苏轼词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河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袁英河村有着670多年历史,渊远流长,底蕴丰盈。上溯至元末明初,袁英河即因二世祖袁英而得名,是红安袁氏祖籍和发祥地,全县袁氏均为各支脉后裔,且大多沿倒水河顺流而下播迁孳息繁衍。《袁氏全国通谱》明确记载:中华民国第一任法统总统袁世凯即是迁楚地袁英河袁氏第十八世裔孙,故袁英河村实乃其世祖祖籍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尚有袁世凯本支后裔专程到此寻根认祖归宗。
袁英河村一塆成一行政村(5个村民小组),且全村村民近千人一脉相承,家族姓氏单一袁姓,本县独一无二,省、市亦难觅二处!且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大集体时,原袁英河公社和袁英河中学等机关事业单位一应俱全,均设置于此,因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心村,并被当地周边村民称为“小汉口”,可以想见当年的兴盛和热闹!
近十年来,历经水土保持、国土整理项目和人畜安全饮水、污水管网建设,人们生产生活条件以大为改善,昔日衰落了的乡村正在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兴之所至,吟咏小诗一首:
北望山乡桑梓地,河水西递大吉利。
古往今来业兴旺,更待明朝入画里。
袁英河村红色历史震慑人心。
大革命时期和第一次土地革命时期,袁英河地区是最早成立农民自卫队和苏维埃政权的红色区域中心。全村登记在册烈士34人,其中有2人任过区、乡苏维埃主席,有6人参加了黄麻起义(5人在县城战死),有4人参加了长征均牺牲在途中。烈士袁芳菊生于1901年,1926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后转战木兰山打游击,是“木兰山七十二勇士”之一,且是1930年况玉纯将军入党介绍人。1931年任红二十五军73师218团团长,1932年夏在河南新县因“肃反”扩大化被错杀,呜呼哀哉!
1932年10月中下旬和1933年3月13日拂晓,红二十五军主动先后两次在袁英河村南约1公里处的九龙长岭(九龙缠顶)与孤军深入的敌13师先头部队发生反“清剿”战斗,予敌以歼灭性打击,是红二十五军重建后连续取得的反“清剿”四个胜仗之一。
抗日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郑位三、陈少敏均在此战斗、生活过。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9、10月间,刘邓大军沿倒水河南下途经袁英河至七里坪,曾在袁英河滩和河南岸竹园老祠堂处驻扎。
1939年6月,发生了著名的“袁英河抗日阻击战”,日伪军5路大军途经袁英河,国军团长周文富和一营长因不敌强敌而开枪自杀殉国。袁英河村因系红乡,被日伪杀害上百人,尸体堆积在湾中小水塘如柴垛,血染河塘!
解放后,袁英河村先后有30多人参军入伍,并有一人参加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三等功。70年代末,原红军流散回乡(因伤)人员袁方祥、袁方玉等还受袁克服将军之邀,赴北京参观天安门和瞻仰毛主席纪念堂。
站在九龙长岭山顶(九龙缠顶)上北望,山水环绕的袁英河村气势阔大,一派龙腾虎跃、山清水秀的画面。欣闻今年袁英河村已被列入全省“和美乡村”建设示范村(全县4个村),村两委和村民理事会正在筹划推进,并已在规划实施之中,不禁欣然快意!随行的村主任袁克峰恳切的望着我,兴高采烈地说:“华哥,你冇看到湾子北头那三台挖机、四台拖拉机正在加劲施工呢,施工队伍是乡村建设的专业队伍,正在抢天时和季节,在年底前一期工程就会完工,小桥流水人家景象就出现了,杨柳河吧也会整理一新,明年春天带人来玩吧!到时后山的油茶基地就开花结果了,十几亩的香莲荷藕可就更好看了!”我说:“你们辛苦了啊!这次和美乡村建设真是机会难得,建好了家乡是你们的功德也是我的心愿哪!”老支书袁克福拍着袁克峰的肩膀,真诚地说:“是啊,我们一定要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把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好,不辜负先烈和先辈,也要造福子孙后代啊!”
期待着拥有丰富绿色资源、悠久人文历史和深厚红色底蕴“三色”文化的袁英河村,在“和美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之路上阔步前行,重振雄风、又放异彩、再创辉煌!
心犹未静、意犹未了,诚恭吟诵毛主席七律诗句寄情抒怀: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