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河村里的“半边天”

2024-03-11 09:50   红安县永佳河镇   陈湘 余常家

红安网消息   3月10日,刚刚参加完村里组织的妇女节活动,红安县永佳河镇永河村的10名女志愿者,又来到村里的农业生态园义务植树。

“我们来村有三个年头了,发现村里能成为省级文明村、享誉一方的皮子第一村,妇女能顶半边天,在这个村里得到了务实践行。”省派驻村工作队队长陈湘说。

在永河村这块淳朴的土地上,活跃着一群坚韧而温暖的女性志愿者,她们默默奉献,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村里的每个角落。她们参与乡村治理、产业管理,或参加村里的采摘花生、打包运输等等劳动。她们还利用业余时间服务村中的弱势群体,从孤寡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顾,到留守儿童的情感关怀和教育辅助,再到残疾人士的实际援助,事无俱细,面面俱到。这群可敬的女性志愿者,以无比的热情和毅力,实实在在地撑起了永河村的半边天,为永河村带来了无尽的希望与活力。

王道英是永佳河镇永河村原妇联主任,红安县劳动模范。2018年开始兼任红安县朝益种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2021年底,因为年龄关系退出了村委班子。鉴于她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村委继续聘任她为合作社的负责人。

王道英用心用情管理着香菇基地,谈起香菇基地的管理,她如数家珍:“泡香菇”是一道关键的工序,直接决定香菇产量。她还摸索出天气对香菇种植的一些“小窍门”。为避免气温高影响菌棒出菇,她探索出在大棚上面盖两层遮阳网,晚上再掀开接露水的做法。这样做的结果是香菇长得既厚大,又肉嫩。

不怕起步晚,就怕厌学不干。凭着认真好学的态度,王道英逐步掌握了各种香菇种植技巧。2019年以来,香菇产量呈现逐年上升态势,还带动30多位村民务工增收。“王道英除每年为30多个家庭分别增收约1万收入外,每年还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以上的经济收入。”村党支部书记尹章勇介绍。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坚持的事情用心做,王道英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认可,但是她觉得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她说:“每次看到我亲手种植出来的成果,打心眼里高兴,我就越干越有劲,觉得越干越有盼头,我会努力将香菇厂越办越好,使村合作社的年收入突破15万元,带领村民们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1年,镇里换届,喻学珍当选为永河村妇联主席。

永河村属于镇中村,社区人口多,留守儿童也比较多。这些孩子们基本都是由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友照看,他们更需要有人关爱和照顾。近年来,喻学珍采取多种形式,给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被家长们誉为孩子们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更是筑梦人。

为掌握村里和社区儿童的生活、家庭和就学信息,喻学珍定期开展信息排查,建好一人一档。她还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防溺水知识等,对监护人进行法律、法制宣传,定期开展走访了解,特别关注帮助淘气、残疾儿童,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喻学珍经常到先天智力一级残疾的余汇平家中辅导作业,与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次辅导完作业后,余汇平情不自禁地说:“谢谢你!妈妈!”喻学珍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淘气、叛逆的耿玉航家中走访交流,打开了耿玉航的心扉,孩子慢慢服从老师的管教并走上了正路,目前,耿玉航在红安县技工学校读高三。喻学珍利用周末时间到静远社区为留守儿童搞活动,让父母离异的尹章成、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的孟鑫锐等孩子有了家的温暖,被大家称为孤困儿童的守护人。

她们是最美志愿者。永福社区主任孟解姣,网格员孟广萍、刘军珍、余正娟,“永河皮子”厂会计程丰爱......她们被誉为永河村“最美志愿者”。

她们心系社区的弱势群体,不辞辛劳地照顾着孤寡老人们的生活起居,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不再冷清,充满了人间温情。面对留守儿童,她们化身为孩子们的朋友和导师,不仅辅导作业、开展各类兴趣小组活动,还通过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健康成长。每逢节假日,她们还会组织各种亲子互动活动,填补因父母外出务工造成的亲情空白,给孩子们带去家的温馨。她们关心残疾人的日常生活,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提高生活质量。她们还时常挽起袖子,拿起扫帚,自发组织清理街道、广场,改善乡村环境,维护家园整洁。在金秋时节,她们又会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村集体采摘花生,大雪封路后,帮忙铲雪保畅通,绘就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农产品销售旺季,她们立刻深入农产品加工包装的第一线。熟练地帮忙打包、装箱,确保永河村的特色农产品能顺利走出乡村,走进市场,助力乡村振兴。她们开展的活动如点点繁星,成为了永河村最美的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