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所写的杏花村相传就是指红安县杏花乡杏花村社区的张家湾,过去这里有一大片茂密的杏树,就叫杏花村,杏花乡也因此而名,沿用至今。
据清同治《黄安县志》卷首八景图考载:杏墅者,杏花村也。去城东二里许,宋元为豫楚孔道,今无车马喧矣。有古井味甘洌。有桥曰问有。村侧茅店几家,悬酒帘。当旭日东升,夕阳西下,烟云万丈,不可拟议。村前绣壤交错,东作方兴时,荷蓑戴笠,锄雨犁云,一幅天然图画也。“杏墅春融”作为八景之一,风景万千,流连忘返,旧志均有记载。
杏墅春融名声在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村头有一口古井,酿出的酒水清香甘洌,有一股杏花的香味,过往的酒客赞不绝口,人人相传,方圆百二八十里无人不晓。关于杏花井,还有一个美妙的传说,更增加了杏花村酒的神秘感。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这里一位靠卖茶为生的忠厚老人遇上了酿酒祖师杜康。神仙被老人的忠厚感动,赐给他一块神奇的石头,言称放在井中,便可使井水变成酒,后来这里便有个卖酒的老人,他卖的酒醇香可口,有一股浓郁的杏花味。一天,他的儿媳遇上一位白发胡子的老翁,问她,这酒好不好?他儿媳说,好倒是好,就是没有酒糟子喂猪,从那以后,井水就再也不出酒了,那位老翁就是酒仙杜康,但用那井水酿的酒依就香飘十里,远近传名。
唐诗人杜牧曾在黄州做过刺史,有一年清明时节,他下乡巡察至黄安县城边的杏花村,正遇濛濛春雨,触景生情,就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绝句。
倒水悠悠飘玉带,山水依依更风光。杏花乡是红安县唯一的建制乡,地处县东郊,紧靠县城。是建县鼻祖明嘉靖户部尚书耿定向、开国上将郭天民、少将耿锡祥的故里,全乡版图面积170平方公里,辖37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常住人口10多万人。国道G230、G346公路贯穿其境,红两线、檀八线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山水资源丰富。
自隋朝开皇年间开始至唐、五代、两宋时期,此地属麻城县。元朝至明朝初期属麻城县太平乡、仙居乡、孝感乡,后来三乡合并称太仙乡,明朝嘉靖四十二年朝廷建设黄安县,该地属黄安县太仙乡,明末、清朝到民国时期该地属于黄安县太仙乡,民国时期该地被分成大有会、道安会、徙义会、长山会、叶油会、三角会。1949年新中国建立,杏花乡属城关区,……1987年设杏花乡、两道桥乡。1999年,撤销两道桥乡,并入杏花乡。
融入大武汉,永葆红安红。近几年来,杏花乡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城东文体新城,对杏花打造都市服务、生态宜居示范区的发展定位,立足全局谋一域,实干争先抢契机,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全力推动项目建设,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城区品质提升,改善农村生活面貌,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重点突破、整体提升。随着红安一中、县人民医院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在杏花境内布局,杏花乡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