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程星:深耕不辍 发出老区好声音

2024-01-29 11:32   红安县人民检察院   秦娇娇

红安网消息   2023年3月5日,对我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赴京履职,第一次近距离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无比激动、倍受鼓舞。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在旁人眼中是光环、是荣誉,在我看来,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红安是著名革命老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革命老区创新发展一直是我较为关注的问题,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我提出关于支持规划建设大悟-红安-新县高速公路、关于进一步深化东部地区与革命老区对口合作等支持革命老区创新发展的建议,每一次建议的及时、高效答复,让我感到满满的成就感、获得感,履职信心倍增。

人大代表的履职,不仅仅是在全国两会期间建言发声,闭会期间的学习、参加集中视察和专题调研等方面也很重要。

如何提出高质量建议?我一直在疯狂“充电”学习。2023年4月17日,我在北京参加了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期代表学习班,履职培训时,我对如何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如何审议计划预算报告、如何提出代表议案和建议有了系统的认识。同时也更深刻认识到,听取和审议相关工作报告,既不能当“哑巴代表”,又不能当“好好先生”,要真正代表人民行使好民主权利。

人大代表身份之外,我还是一名红色讲解员。讲解员的工作看似轻松,其实不然。除了要在馆内进行一线讲解接待,还需深入学校、社区等场所宣讲红色历史、红色文化。很多来参观的游客掌握的红色历史知识都超过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我时刻用“代表”的视角去观察问题、与人交流,去捕捉大家的需求。有时出门坐车,我都会问驾驶员和车上的乘客,请他们说说我们这个地方的发展需要什么、自己最期待的事是什么。不论到哪,凡事多问一句、多看一眼,明白群众想啥,才能知道干啥。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都会随身带一个小本子,遇上群众便忙里抽空聊一会,边聊边记上几笔。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始终将自己“红色讲解员”和“群众代言人”的双重身份铭记在心。我知道群众期盼和信任的目光注视着我,鼓励和鞭策我要讲实话、做实事。我要像对待讲解工作一样,深耕不辍,言之有据,履行好代表职责,传递好群众心声。

基于红色讲解员的身份,履职期间,我关注较多的仍是红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2023年初,针对红安县七里坪镇草鞋店村上潘家河湾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旧址年久失修、整体建筑破损等问题,红安县检察院依法向相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对该设施及周边进行全面整治、修缮。我参与了检察机关开展的公益诉讼“回头看”,详细了解维修整改情况,看到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旧址焕然一新,内心非常感动。

图为2023年6月,程星(中)参与湖北省红安县检察院组织开展的水环境污染公益诉讼案件“回头看”。

在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之外,推进革命老区绿色发展也同样重要。2023年6月,我受红安县人民检察院邀请,参加了最高检与湖北省人民检察院以“谁在为红安醉美‘山水画’添彩”为主题联合开展的第81次“走近一线检察官”微直播活动。

活动中,我和其他代表委员一起对红安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水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集中“回头看”,同时现场参与了该院召开的检察听证会。这次“零距离”参与检察监督给我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为我今后更好建言检察工作提供了助力。

我希望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检察方面持续发力,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继续精耕细作、久久为功,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助力。我也将积极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收集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为检察机关以能动履职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线索、建言献策。

经过一年的学习和沉淀,我成长了不少。到底要通过履职传达什么样的声音?我心里的答案越来越清晰——反映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走进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接待群众,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实地调研发现问题,形成建议,推动把群众期盼变为现实;在基层立法联系点收集民意,汇聚更多高质量立法建议……今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我在工作之余,也在抓紧时间优化自己今年的建议,为大会期间发出老区声音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