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连续两年上榜全国超大城市 专家:有红利更有挑战

2023-11-24 21:06   长江云  

据国务院2014年下发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以此为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发布的《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城市增至10座,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东莞、武汉、杭州。其中,武汉2022年城区总人口达到1080.64万。

武汉,成为中部唯一的超大城市,也是继2021年跻身全国超大城市后的再次上榜。

红利:让武汉迈上新台阶

纵观2010至2022这十年,武汉全市常住人口总体上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由2010年的978.54万人,增长至2022年的1373.90万人,12年来常住人口增长了395.36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长40.4%,年均增长32.9万人,常住人口增长较快。

武汉从特大城市成长为超大城市,虽一字之差,但城市规模差异带来的积极影响,不可忽视。

那老百姓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利好?以下这些最直观:

国家政策扶持来了——今年以来,中央高级别会议已多次提及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新一轮刺激政策正式登场。

都市圈建设稳了——不是超大特大城市,或者不是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多为强省会),难以获得建设都市圈的主导权。

地铁高楼多了——这几年,地铁、高楼建设的审批门槛全面收紧,地铁建设要求地方GDP3000亿元以上、市区人口300万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00亿以上;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可见人口规模的重要性。

此外,进入超大城市这一行列,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将更强,聚合更多人才、资金、资源要素,推动创新,并形成正向“螺旋效应”,从而引发新一轮产业升级、创新发展。

数据显示,武汉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8万亿元,居全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第7位,在城区人口突破千万大关,城市能级再上新台阶后,武汉GDP有望迈上2万亿台阶,这意味着这座城市的资源要素虹吸效应会更强烈。

挑战:要解决“大城市病”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的有关报告指出,今年以来,超大特大城市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上半年,97%的城市GDP实现同比增长,GDP超5000亿元的城市有24个。其中,超大城市GDP平均增速最高,为7.2%。

城市大了,有“大”的优势,也有“大”的烦恼,比如人们常提到的“大城市病”,交通拥堵、雾霾侵扰、房价高企、上学难等,每条都是难题。

进一步来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江宇表示:“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因为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人口老龄化,我们现在有3亿多的老年人口,那其中应该一半以上都在城市。养老问题包括医疗养老,特别是社区医院、公共设施,能不能够适应老龄化的需要?以及过去十几年城市高速发展比较粗放,在未来还需要‘精装修’‘软装修’,这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江宇表示:“下一个阶段,我认为就是要按照中央讲的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来进行发展。”首先在城市的规划布局上,注重人的宜居需要,要做到城市里“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城市里要有足够的绿化的空间,而不是单纯的为了部分产业的发展,让人口和产业过于集中。

公园城市武汉,正在加快建设高水平湿地花城,呈现生态宜居新面貌——生态资源“一张图”,实现全市森林、湿地、园林绿地等智慧化管理;“最具特色”林荫路,每年以100公里左右的速度增长;星罗棋布城市公园,正稳步向1000座迈进;1700余株古树名木,成武汉最美风景……

破局:自我升级,焕新发展

据国务院于2014年下发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超大城市已是城市规模分类中的顶格。那么武汉还有继续升级的空间吗?

答案是肯定的。

江宇表示,人口超过一千万是城市发展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发展到这个规模后,城市的发展目标,应该从数量、规模的扩张转为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他说:“要让每一个人居住在城市里的人,都能够享受到城市发展的福利。这要求城市成为一个创新的中心,而不是单纯的靠产业规模的扩张来支撑。提高了整个城市的价值链价值,就能够容纳更高层次的就业,继而提高人的生活品质。”

就在前不久举行的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平行会议上,发布了一项重要数据: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达58.0,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七位,列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广州、苏州之后,在中西部城市中排名第一位。同一时期召开的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则表明: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

数字经济与新型工业化,已然让武汉的“提档升级”有了无限可能。

延伸阅读:省内最新人口数据

经长江云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湖北17市州中,武汉是唯一超大城市,同时也是中部地区唯一的超大城市。省内特大城市和Ⅰ型大城市空缺。

襄阳和宜昌达到了Ⅱ型大城市的标准(100万以上300万以下),其中襄阳城区常住人口为141.8万,而宜昌城区常住人口为105.41万,比Ⅱ型大城市的准入门槛略高一点。我国共有330多个地级及以上的城市,能够建成大城市及以上规模的只占到1/3不到,说明大城市是我国城市体系里中等偏上的层级。

目前,湖北有5个城区常住人口在50万至100万之间的中等城市,分别是荆州、十堰、黄石、孝感和荆门,其中荆州居第一位,城区常住人口为94.18万,与Ⅱ型大城市仅差临门一脚。

2022年湖北有8个城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为净流入,它们分别是鄂州、十堰、黄冈、襄阳、荆州、孝感、随州和天门。这之中,鄂州的净流入城区人口最多,高达8.04万,2022年,该地区常住人口减少0.47万,而城区暂住人口却增加8.51万,这可能与武汉的一些企业、大学搬迁至鄂州有着直接的关系。

而“汽车城”十堰2022年城区人口净流入1.07万,黄冈2022年城区人口净流入1.05万,均实现常住、暂住人口双增长。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城市人口正在流出,例如湖北老工业城市黄石,2022年城区人口外流量位居第四,外流人口为4.32万,其中城区常住人口减少3.85万,城区暂住人口减少0.47万,呈现出城区人口双流出的状态,在城市的吸引力和活跃性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蕊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