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红安花生情结

2023-08-30 10:23   觅儿寺小学   徐绪辉

红安网消息  我也是五十多岁的农村人了。说起来,大家也许不相信,我在乡村教书三十七年了,今年才第一次全过程与花生打了一次交道。我可以诚实地告诉大家,与其说我是一个读书学习和工作勤奋之人,勿宁说我是一个种植劳作或者操持家务的懒惰之徒。

作为一个红安人,年年秋天总要尝一尝清香的生花生,年年秋天也总要尝一尝水煮的盐花生,年年四季更要吃喷香干脆的熟花生。每逢宴请,红安花生花枝招展,虽不是主角,但总是常客。平日里,百姓人家或朋友夜饮,但凡喝点小酒,更少不了脆皮花生或椒盐花生出来捧捧场。更不必说,家里熬粥或煲肉汤的时候,妻子如若加些花生米,那粥一一不由少了一份寡薄多了几缕淡香,那汤一一自然增了一份浓郁添了几份营养。

在红安的民俗文化中,喜结良缘之日,少不了成双的筷子,少不了红纸包的松柏枝,染红的喜庆花生更是姑娘们出嫁的必备品。这些吉祥之物此时无声胜有声,共同承载着双方亲朋好友希望新郎新娘早生贵子,花着生一一儿女双全和坚贞高洁,好合百年的美好祝福和万千期许。

在儿时的记忆里,红安乡下人口囗相传,有个字谜一一麻屋子,白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平日里,在两口子快乐交流里,在婆婆妈妈的略带神密的议论中,"梦见花生”那更是孕妇们屡试不爽的好兆头。

在文学的世界里,我第一次与花生邂逅,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姐姐觅儿中学刚刚高中毕业,而我正在觅儿寺小学读初二。姐姐把她高中用过的书都送给了我,记得其中有一本《高中语文总复习》,还有一本厚厚的文集。我记得文集的纸张薄而昏暗,而且粗糙。里面虽然有各类文章,有法国文学家都德的“最后的一课",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先生的《呐喊》,但主要是散文,有命运多舛的陶铸先生的《松树的风格》,有在文革中以沉默为武器的茅盾先生的《柏杨礼赞》,还有牛棚中饱经磨难的许地山先生的《落花生》等等。在这些课外阅读中,《落花生》给我印象最为深刻。

落花生,落花而生。"它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直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要只是伟大、好看的东西。……"

我个人感觉,在家乡红安,人们习惯于把落花生唤作“花生"。如果偶尔有人唤作落花生的,大凡是智慧的老者,或者有些文化气质的人。或许也可以作这样的联想,我们这边人们习惯于把它唤作花生,他们那边习惯于把它唤作落花生。

在文学的宝藏里,文学家许地山先生的"落花生"早已落地生根,家喻户晓,老少皆知,教谕绵远,经典永恒。如今不揣冒昧,弦歌不辍,老调重弹,只想开些新花,结些有用的果实罢。

概因于此,又不禁回望起三十多年前在贺家湾小学的第一次师生种油菜、拷油菜的《种的滋味》,作为一个后辈,作为一名花甲可望的乡村教师,才勇敢地带着自己的思索和悠悠情结开启了人生的第一次"落花生之履”。

那是去年秋季,学校新开辟了一片劳动实践基地,每个班分得一长块生地。六年级的菜地,在老师的带领下,整地,拔草,拾石子,施肥,一半播种了小白菜,韮莱,一半播种了油菜。又在老师的指导下浇水除草。那些蔬菜,平日里补贴了学生食堂,或住家老师小灶分享。春季油菜花灿烂无比,学生赏花留影,好不热闹。到了收获的季节,领导和老师犯难了。割油菜,那是要用镰刀的,小学生年幼,大部分虽出生在农村,但家里从未让孩子们用过镰刀,有的家里好久没见过镰刀。一方面,学生带镰刀一路上也有风险,即使学校买工具,使用起来也存在安全风险。再说,这些入职不久的老师也未曾用过镰刀。反复斟酌,只好作罢。校长便委托三个工友受累在周末把成熟的四小块油菜割倒,把菜籽拷好。结果几个班合起来拷出了五六十斤油菜籽。如果算人工,连工钱都不够,更别提学校前期买种子和买肥料了。工友把菜籽到榨房换了些新油,为师生榨了一回蛤蟆粑,算是共同分享劳动的果实吧。校长苦笑着说,学生劳动实践,重在过程,重在体验。

油菜收获了,地也空出来了。下一步,怎么办?有人建议种花生。如果种花生,暑期干旱么样办?收获时,又正值假期,学生们也未开学,如果太热了,即使延迟到开学再让学生帮忙扯花生,热坏了学生,那责任哪个敢担当。搞不好,家长们痛惜自个的细伢,学校还要挨骂。再回头想想种油菜的尴尬,校委会决定;愿意种的老师或工友,自费买种买肥,自个种自个管理自个儿收。上学期间,劳动课可以安排学生润水扯草。

过了好几天,老师们都没有动静。校长又发话了。"各位班主任,各位老师,去年学校请挖机整地花了不少钱,又花了不少钱钱安了围栏。地总不能又空着长杂草吧,请尽快动起来,自种自收还不好啥?"

我虽然工作在乡村,其实从未单独种过花生。平日里,在农村的姐姐、哥嫂每年都送些花生给我,年近八旬的舅父母每逢过生时也会硬塞些花生让我带回。我还时常把这些带着浓厚亲友情谊或生或熟的花生分享给城里的兄弟或朋友。

今春,我本无意于自个儿种花生的。不想一段小小的对白,使我下定了决心。那是春日的一个早晨,在食堂早餐时,我无意看到了几案上的一袋生花生。原以为是学校买的花生种,便随手拿了一枚,想看看个儿是否饱满,剥开了又尝了尝。在场一位老同事说;那可是十元一斤买的花生种。我大惑不解,心想吃几粒花生有么大惊小怪的。后来我才听说,花生种是几位女工友共同出资买的,她们打算合伙自种自收。还与我同班的阮老师打商量要了六年级的那块地。也许是我度量不够,我让阮老师知照了那位同事,六年级的那一长块地,留一半,我来种。阮老师其实家也在农村,常年家里也种了不少花生。这几年,园区恒大搞开发,他老婆上班去了,忙不过来。家里未种,更不谈来学校种花生了。

事有凑巧,一日晚餐后,我散步到姐姐家。听说,她家刚好有没有种完的一些拌了药的花生种。姐姐劝我莫种,恐怕别人有意见。我说校长鼓励老师们种,顺便好对学生实行劳动教育。

没过几天,天公作美。春雨润如酥,播种在午后。我整地,学生扯草,清理杂石。徐老师挖呀挖,周同学把呀把,熊同学润呀润。大约半个小时,半块地的花生种下去了。不到十天,破土出苗了。学生们好奇地围观,结合所学的种子构造的知识还指指点点。由于我坚持不用除草剂走环境友好型绿色发展的路子,我也不怕内行们笑话。并且决定中途也不打矮子药(多效唑)。青草又冒出来了。学生们拔了一巡又巡,总扯不干净,有的险些把花生苗扯断了。关键时候,还是我"老将新手"出马。

放学后,吃完晚饭。我便操持锄头,先是斩草除根,清理碎石,再是松土圈土护苗,以便日后花落生须。一连锄了三个黄昏。眼睛模糊,衣服透湿。同事戏称是"这是免费的桑拿",我不由自叹到:锄禾不当午,汗也如雨注。这以后,每天路过三次,我便瞭望三巡。

暑假来临。地里的花生和我一样也自由放飞了。将近两个月,花生是听天由命,我是每天暑安,躲进小楼成一统,世事国事西瓜视频中。外传俄乌战事胶着,内传罗刹国市如一丘之貉。北方,一反常态,水涝成灾,国家救民于水深火热,令人心系。红安局部水患也有,终究克服。几场夏雨,如饥似渴。红安农业农村农民和三农作物有幸。有个段子略带自豪地说:红安不怕穷,只要红安红!红安不算富,平安尚且好!

最近老同事微信于我:可以收获花生了。前几日气温还是蛮高的。我担心花生熟透发芽。妻子告诉我,预报要下雨。前天果然下雨了。昨日一大早,我便驱车南下回到老家学校。

一场秋雨一场凉。雨后的花生地,花生藤蔓枝叶碧绿带露,匍匐于地,也有别的植株攻城掠地昂首挺立其间,令人生厌而不自知。沙土地土壤蓬松,花生蔸好扯不费力,尝试着扯了一株。哎呀,粒粒饱满,虽有少许泥土裹挟也依然白得可爱,依然清香扑鼻。加之我早餐未就,更是难挡我迅速剥壳,快快尝鲜。

后来,我边扯边摘,花生蔸很少有遗落的。偶尔有发芽的。我也不忍心舍去。心想花生芽也是餐厅里的一道清香可口的菜呀。有的也未完全成熟,长得白白净净,个儿也小,一捏感觉有点瘪。我也依然笑纳,心想毕竟它也一粒花生米呀!有的名不副实,它们不是落花而生,而是空中飞人,风餐露宿,栉风沐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用红安话说,我信了你的个邪!那就是地地道道的嫩头青,而且也有不大不小的米,想必嫩头青的叶绿素蛮高的。有的花生植株令我三观改变。上有花儿金灿烂,下有果实一串串。怜香惜玉也罢,怪只怪你们没赶上趟儿。时不我待呀!连根拔起遗落风尘,也无须说后会有期,道不尽后悔无期。隐隐听到一种声音一一请别扔下我,我还在开花!还有的花生蔸里,有少许花生熟透了,容颜大改。有的米粒尚存,有的烂熟如泥。也有极少数被虫子吃空了的。但不是人们常说的地虫(肉虫),我想应该是蚂蚁。地里真的有蚂蚁忙碌的身影。当然,还有更为遗憾的花生植株,表面上十分强壮,正常情况下本应该是粒多饱满。但蔸下部有白点,连同地上也有。拔起来,情况不妙。虽然有大的饱满的颗粒,但所剩无几。有的坏了,有的悄无声息不见了。这棵花生植株原先一直可是信心满满的呀,为何也有如此的不堪!邻居们对它的实力对它的羡慕也是有目共睹的呀!我再一次疑惑起来,似乎又传来了另一个声音一一最近他病了,而且病得厉害。我于是小心翼翼地把完好的花生摘下来,许了个愿;我可一直把你这个小家伙当个好种子。希望来年在新的田地里茁壮成长。剩下的花生,我俯下身子一心一意地扯完了。

昨天的风儿真爽。若与往日锄草相比,我至少少流了两斤汗。还是老天养人呵!十点半,我就扯完了那块地的花生。抽下空来,我又折回到老家。村里正在整理美化本塆门前池塘。我想拍几张照片在家乡群里传递觅儿老街共同缔造美丽乡村美好家园的图景。午饭时间,刚好有一次饶有兴致的家庭随访。至于摘花生,下午有姐姐帮忙,我想应该没问题的。

总起来说,我平生第一次种花生,收获满满,感悟多多。一棵花生蔸,一般可以采摘十到二十粒,多则三十多粒花生,少则六到八粒。如果枝叶死了,难免会颗粒无收的。有的花生蔸枝叶看起来好好的,如果蔸底周边或地上有白点子,则意味着花生生病了,地底下的花生也就所剩无几。这也是个大大的警醒啊!一棵植株如果被杂株裹挟,决不可挣以轻心,如果想以出污泥而不染聊以慰藉,非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觉奋斗的精神!下午摘完花生时,姐姐还告诉我一句有关花生的农谚:花生三月种一月收。说的是无论迟种还是早种,花生生长期为三个月,采摘期为一个月。人生亦如此,及时当勉励!

今天的风儿更爽,一大早,我便备好了好几个学生奶纸箱。眼看着平摊在地的新鲜花生,顿觉清香满室,欣慰之情溢于言表。姐夫说,估计晒干有三十斤。我打算留少许在老家晒干,其余大部分趁新鲜用五个学生奶盒分而装之,然后驱车进城,把这些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和家乡友情的花生分而享之。愿家乡的花生走得更远。花生驿路,友谊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