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伦
编前: 四年时间,高波率领资助中心一班人,免费发放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257830人次,发放金额1726.141万元;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37377 人次,发放金额4368万元;发放高中国家助学金33968人次,金额2609.075万元;减免中职生学费17461人次,金额1960.7万元;发放中职助学金13012人次,金额1144.45万元;办理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2312人,发放金额14052.0011万元。组织社会捐赠近百次,募捐资金500多万元,救助贫困学生1000余人。 “小小舞台” 演出精彩的华章。
在红安县教育战线,有一个老兵---高波,乳名高党生,生于1964年7月1日。他35年工齡,21年党齡,当过红安广播电视大学教师、团委书记,师训中心政教主任,干训处主任,教育志编纂办主任。2012年至今任红安县学生资助中心党支书记、主任。先后荣获黄冈市委、组织部、人事局、教委“优秀教育工作者”,“全省教育干部培训优秀教师”,“全省学生资助先进个人”。今年“七一”又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这是他任资助中心主任以来人生的真实写照。
出世精神 源自生命的奇迹
2011年,高波因一场意外的医疗事故,生命差点划上句号。病危通知书下过三次,最终奇迹般活了下来,而医生判决他后半生只能瘫痪在床,可他凭着保尔柯察金般坚毅的意志和锻炼,从100天的重症病房走出,用两年的时间与病魔抗争,由瘫痪到坐轮椅到蹒跚步履到正常行走。有如凤凰涅槃的他,本可以找个舒适的岗位混混日子,可是他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既然上天留下我的生命,必然是让我继续为教育做些有益的事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是一种天职,一种生命的意义所在。”于是,经组织同意,他选择了“普济”平台——学生资助中心,他想去那里实现“仁者爱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生理想,他要去身体力行“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人生梦想。思想有多远,行动就有多远。于是——
到贫困家庭走访慰问。
“小小舞台” 演出精彩的华章
数字是最好的工作诠释 2012年9月高波担任该职后,四年间,他率领资助中心一班人,免费发放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257830人次,发放金额1726.141万元;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37377 人次,发放金额4368万元;发放高中国家助学金33968人次,金额2609.075万元;减免中职生学费17461人次,金额1960.7万元;发放中职助学金13012人次,金额1144.45万元;办理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2312人,发放金额14052.0011万元。组织社会捐赠近百次,募捐资金500多万元,救助贫困学生1000余人。这些救助来源于县内、省内、国内,还有国际援助,包括了机关、事业、企业、部队团体或个人。如: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友协彩虹桥工程、湖北经视谈笑爱心基金、闽南商会、红安武汉商会、湖北红安惠农公益基金会、惠芳助学基金会、张培刚爱心助学基金、东风公司鸿泰“润计划”、济南军区善后工作办扶贫基金等等。
四年来,资助中心主动与县民政局、残联、扶贫办联系,建立起全县贫困学生信息库。高波为了摸清全县贫困学生底数,建立数据库,走村串户上百余次,入户调查800多户。调查笔记做了10余本。一个个困难学生家中的情况他了如指掌:二程镇光山寨村王亚辉通过资助上了大学,暑期不幸在家中被雷击身亡;七里坪镇王文秀村王军强,通过国家助学贷款进入大学,不幸身患癌症;高桥镇王跃桥、觅儿座坡村王凤琴在校期间,因家庭压力精神失常,面对这些困难的家庭,资助中心一帮人一次次的上门,帮助他们战胜困难,提供资助六万余元......
四年中,贫困学生只要持身份证,与中心数据库情况查对无误,即可得到相应国家扶贫贷款和社会资助,既精准又简便,仅此一项为全县贫困生节约时间和成本折合人民币不下20万元。
东风公司资助留守儿童。
口碑是最好的爱心解读 高桥镇王园,2013年高波入户调查中,了解到他是孤儿,在大赵家中学读高中,依靠并不富裕的伯父抚养,生活费用和学费均无着落,三年来,资助中心协商大赵家高中减免了该生的全部学杂费,并通过国家高中助学金每学年资助该生生活费2500元,保证该生顺利完成了学业,今年高考该生进入二本录取线,而大学该如何让他读完,资助之路将继续往下走。王园说:“资助中心的高主任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杏花乡彭文希,父亲因盗窃入狱,母亲跑了,家庭散了,该生在红安三中读高中,高波找到班主任,做该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树立信心,通过减免学费,发放助学金,帮助他完成高中学业。孩子感动得热泪盈眶,一种家父般的关爱激发他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社会。占店镇学生占院娇,2012年姊妹俩同时考上大学,可是家徒四壁,接到录取通知书的俩孩子,为录取喜为学费忧,高波得悉情况后,利用私人关系联系武汉一个老板,每年为她俩提供一万元资助,圆了他们的大学梦。二程镇学生宋梦思,靠单亲妈妈艰难抚养,2015年考上了理想的大学,高波联系惠芳基金给予救助,大学生涯变得步履不再那么沉重。华河镇学生张愈,眼睛重症肌肉无力,弟弟叫张龙。父亲做房不慎摔断脊椎,母亲离家出走,不见人影,高波入户调查看到姐姐用瓦罐给父亲熬药,上学的梦似乎遥远无望,他将情况报告给“谈笑基金会”,不仅让姐弟俩上学经费有了,而且谈笑还联系武汉眼科医院为张愈做了手术,帮助她恢复了光明。张父因此感激得哽咽无语。
红安一中有个“励志班”,全部招录的是品学兼优而家庭困难的农村孩子,高波及其同事多方奔走,募款助学,三年来“励志班”的学生全部获得免费就读。
如此一桩桩、一件件不胜枚举,这些爱心善举记录在高波厚厚的的工作笔记、联系日志中。谈起高波,全县贫困学生及家长有口皆碑,称其为菩萨心肠,世间难得的大好人,而在那些老板、基金会成员的口里,高波化缘的故事更是感天动地。而今县内外救助团队和个人,纷纷将捐资交资助中心托管,原因就一个:高波的人品和公正无私让人绝对放心。
为了老区人民的穷孩子,高波不只是一个资助中心的主任,他是在用慈父之心圆贫困学生的人生之梦,他是在用一名真正共产党员的良心在圆将军们当年浴血奋战的强国之梦。
有一种资助叫塑造灵魂 高波的理想不只停留在对贫困生的经济资助上,他在提供资助的同时,有一种爱心延伸,那就是铸造贫困学生高尚的灵魂。每名受助者,资助中心引导他们,每年给资助者写一封联系信,汇报思想学习动态,表达感恩之情。高波还不定期组织受助生与贫困生交流会,这些倡议和活动,让寒门学子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吃水不忘挖井人”。孩子们在互动中净化了心灵,提升了道德境界,健全了人格品性,他们获得知识担当。获得更多是对人间真情的珍惜,对社会爱心的感激。培养博爱之心,是造就人才的根本。高波想得很远,这个创举,赢得了那些捐资者的笑容,释放出更加巨大的奉献能量。
有一种岗位叫因人成事 四年来,资助中心新风扑面,春风骀荡,化育着千百个贫困学生健康成长----
和红安籍企业家钟必林先生一起与资助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合影。
创最优服务窗口是一种追求
任前的资助中心没有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年年临时借屋躲雨,服务极为不便。接任后,高波首先给中心安顿一个固定的家,在县城中心地带设立服务大厅,极大方便了群众。
他创造的资助是:开门资助、全覆盖资助、零距离资助。一改过去坐等贫困生上门的惯例,带领一班人,做全县贫困生调查,风里雨里,泥里水里,酷暑烈日,不顾身心疲惫,有时饥渴交加。他说,一入寒门心灵无不震憾,帮穷济困总觉责任沉甸。掌握了贫困生的数字库之后,资助就心中有底。一则可以剔除过去少数“冒领”资助贷款的行为发生,规避人情放贷,避免春风不度玉门关,二则可以减少审批手续,简化申报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每年高考新生放贷,学生只要持身份证,到资助中心贫困学生库比对,核查证实后,即可办理贷款业务。这一简化过程让农村家长及孩子拍手称快,特别是那些留守孩子,无须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回家,照样能及时拿到贷款,这怎么不叫他们欢欣鼓舞。2015年,一名叫袁伟的高考毕业生考取了西南财大,因父亲去逝,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利用暑假到武汉打工挣学费,不幸受伤,住在医院,高波了解详情,带领工作人员赶赴医院,在病床前为其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手续,并向其提供了1000元的路费资助,这种服务态度令孩子的爷爷动容,旁观者感慨。
让贫困生的心房洒满和煦的阳光。
暑期办贷,门口有长长的排队,高波叫人把凉蓬搭在中心门口,茶水供应,远道而来的甚至提供简易饭盒,而每位工作人员,软语轻声,满面春风,耐心解答,不厌其烦。尊重、公平、阳光、热情周到,无微不至,是儒家“推己及人”的仁爱集中展现,是佛家“众生平等”的无言体现,更是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切投影。应贷尽贷,应助尽助,不应贷的坚决不贷,哪怕他背后有炙水可热权贵,无情和有情的高度统一,使小小的资助中心清风拂面,正气凌云。而高波的美誉也在不胫而走,资助中心的名声越来越温馨。
与济南军区援建八一爱民学校首长在列宁小学。
让资金良性运行靠的是责任和担当
红安曾经的局面是放贷容易收贷难,2013年红安生源地贷款因还贷低,局长被省里约谈。信誉是争取长贷的前提,是正确处理国家和个人关系的基础原则,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高波也曾冥思苦想。一纸借贷合同不能保证还贷信誉,其影响十分恶劣。高波知道还款还贷难根源在于大学生就业难,为此,对贫困大学生毕业后的跟踪管理就成为高波的一种“额外”负担。四年间,高波指导大学生就业花费了不少心血,先后有近两百名毕业生是在他牵线搭桥下找到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2014年起还贷率达95%,信誉攀升,红安贷款额年年递增,这背后凝聚了高主任非常的付出和担当。
精准扶贫 奏出时代的强音
今年三月,春风拂面,全省教育精准扶贫现场会在红安召开,“红安模式”在黄冈各县市推广。2015年8月始,高波兼任教育精准扶贫办公室主任,他创新举措,巧借东风,把“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的大目标做细做实,把教育扶贫,共奔小康的工作做得风生水起。
靶向三个主体 实行三个覆盖 实施八大工程。
要想脱贫快,必须全覆盖;要想脱贫真,治穷要治根。立足大扶贫,教育要先行的理念,高波动议,教育局党组决定,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县教育干部,全体教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详细入户调查,重新建档立卡,真正做到“精准扶贫,不拉一人”。因户施策,靶向三个主体,实行六个全覆盖,即:确保教育扶贫工作全面覆盖每一所薄弱学校,每一名贫困学生和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实施“精准识别学生扶助全覆盖,校车服务全覆盖,教育资源共享全覆盖”,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人、财物和知识技能优势,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创新帮扶形式,整合各类资金投入8.5亿元,实施家庭贫困学生资助工程,特殊群体学生关怀工程,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工程,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城乡学校结对扶贫工程,农村教师配优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校车安全服务工程。扩大精准扶贫的内涵和外延,创新精准扶贫思路,让精准扶贫的东风吹进每一所落后的学校,每一户贫困的家庭,每一名贫困学生的心中。(数据见2016年4月8日《湖北日报》三版头条)
与著名节目主持人谈笑爱心基金负责人谈笑先生合影。
挂图作战 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穷根
红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级贫困县,扶贫既要有短期目标更要着眼长远。走进县教育局“教育扶贫作战室”,一幅“教育精准扶贫作战图”展现在眼前:27所需要帮扶的学校各插着一面红旗。600多户贫困家庭有精准结对帮扶单位,7000余名贫困学生有精准结对帮扶人。面对全县9530名留守儿童的帮扶是高波这个作战图设计者最为纠心的焦点,因为他牵头对华河水口学校、七里列宁小学、永河付桥小学等全县所有贫困学校的调查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两代人读书都是留守儿童,是造成贫困穷根难断的严酷事实。教育局长张喜坤说:调查报告为全县教育扶贫方案的出台提供了坚实的事实支撑。当教育扶贫计划呈现在县委书记余学武的办公桌上,引起了父母官的深思:教育扶贫要面向未来,必须斩断代际传递穷根。于是全面补齐教育短板,着重解决留守儿童“四无”窘境(注:父母忙于养家,无暇关注孩子;祖辈老弱病残,无法教育孩子;校舍简陋师资短缺,无力管好孩子;孩子缺少关爱,无心学好知识)等一揽子扶贫措施迅速落地:改善校舍,配强师资,给孩子配对生活“父母”,知识辅导员,心理辅导师;建立信息沟通平台,让孩子每天或每周能与父母视频对话……缺少关爱的孩子,改变了孤独、自闭、任性、骄纵、厌学等毛病。一个个变得阳光活泼,积极向上。
高波,这位创造生命奇迹的人,这位以爱为魂,心系贫困学子的资助人,这个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苦行僧,这位用朴实言行默默践行“两学一做”的优秀共产党员,正以虚弱之躯,如钢意志,壮心不已。在扶贫济困的道路上跋涉前行,不断释放出人生的正能量,不断创造人生更多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