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5月27日,一场暴雨过后,从红安县城驱车向北不过20公里,就来到了华家河镇双河村王家咀湾,鲜花丛中耀眼的文化广场、红绿相间的健身器材、穿着统一的村保洁员、清澈见底的当家塘、绿树成荫的千年古树、文化长廊依偎在蓝厅周围、石磨、古宅、洋楼,构成了王家咀湾一幅美丽的乡间图案。
位于华家河镇区南部的双河村依山傍水,滠水河穿村而过,民风淳朴,自然人文景观得天独厚。村两委充分发动群众共商共建,引进3家市场主体,配套养殖清水虾,酝制小吊酒、手工豆腐、糍粑、田园民宿等10多项农家体验项目。
“现在村里有能人、乡贤回乡捐资建设家园,还引进市场主体发展产业,带领我们致富,真的得感谢年轻的村支部书记华文勇,他有闯劲更有决心引领我们走上致富之路。” 70多岁的村民刘家保说。
“前几年的王家咀湾可不是这样子,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村党支部书记华文勇说,这里一度是村里的“垃圾站”,一到夏天,苍蝇蚊虫聚集,行人都绕着走。 “共同缔造,建幸福家园,首先得把‘脸洗干净’,”华文勇说,村里从垃圾处理、河道清理、村道改造等小事做起。
民心齐,泰山移,前几年村支部精心组织的5场场子会把全村、全湾群众的心紧紧的聚在了一起。于是,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村民们主动拆除破旧猪圈、牛栏,清理掉陈年垃圾,往日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的现象得到扭转。
4棵百年古树、一口绿色池塘、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没有把城市元素简单移植到乡村,村里请来了华科设计专家做了建设规划,投资210万改造民宿、180万新建活动中心及戏台、26万铺设污水管道,投资估算达610万。
擦亮“面子”,走向“幸福”,留住乡愁。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双河村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不断升级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之路。
路上有保洁员,河道有打捞队,垃圾按户分类,村里统一收集,镇里中转,县区进行无害化处理……双河村多年的农村垃圾问题得到解决。如今,双河村道路整洁,溪水清澈,湾中绿道曲径通幽,风车、凉亭等穿插其中。
乡村振兴,光有“颜值”不行,还得有“内涵”。该村将发展特色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活跃乡村经济,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近两年,村里先后引进“北优然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红安县稻麦香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珍香味3家市场主体,累计投资500余万元,并流转土地320亩,建成有机蔬菜、草莓采摘大棚20余亩。带动村里6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在6000元以上。村里与企业达成协议,荷塘养殖清水虾的效益中15%直接进入村民口袋,加上固定流转费用保底,全村一年能拿到10万多元分红。
产业建起来了,乡村的致富路也“活”起来了,“颜值”也不断高起来了。
在该村8组彭家咀,村民们正紧张地铺设污水管网。华文勇说:“这个自然湾共有45户,目前已全部完成了雨污分流,污水管网做到户户通,还建了一座水冲式公厕,并拆除了所有旱厕。”
走在新硬化的通组公路上,不时有村民喊:“华书记,又来我们湾办实事啊,有空来我家喝茶吧。”
彭家咀有一个近500平方的文化广场,村民彭大爷说:“这个文化广场是我们湾在外创业的能人彭朝阳捐建的,他把自家的宅基地捐出来建广场,并捐款近5万余元用来建广场,还捐献健身器材一整套。”
在该村九组吴张家湾,63岁的吴祖烟正在湾里的文化广场上健身,他指着湾里新整修的当家塘、刚安装完的污水管网赞不绝口。
来到华家湾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只见一群学生正在广场上接受红色文化教育。这个红色文化广场都是华家湾在外的乡贤能人自发兴建的,总投资达30余万元,该湾40多岁的村民华先波说:“我在家务农,手头没有多少钱,但湾里红色文化广场建起来后,为了传承红色文化,更为了教育村里的未成年人,我也主动捐了3000元。”
“王家咀的变化离不开乡贤能人王百喜、祝孝华为代表的近120万余元的无私捐助。”村副主任王继学说。
近年来,在广东创业的王百喜一心想着家乡的发展,连续20年向镇福利院老人每年每人捐款200元,向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年年发红包,湾里建的文化长廊、休闲厅、屏风、景观塘都是他捐款修建的,仅他一人捐款就在120万元以上。这不,前不久,他又捐款5万元购买银杏、樱花苗送回家乡栽植。
“乡村振兴,既要生态美起来,也要百姓富起来;既要‘高颜值’的面子,也要‘好产业’的里子。下一步,我们要启动镇区金华大桥至王家咀沿滠水河线83户的庭院改造和滠水河沿线的景观带打造,进一步提升我们村的‘高颜值’,推动我村旅游业的发展。”华文勇对双河村的乡村振兴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