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5月8日,红安县永佳河镇蔡庙村周塘畈湾门前百亩水田里,鹅石种植合作社农友们正在整办田块,计划种植早稻。
“近几年,这片田流转到合作社后,年年种一季中稻,去冬今春,政府将田块进行高标准整治,小田改大田、沟渠牵直、机耕路串联所有田,水源排灌通畅、旋耕机收割机直接入田,现在种起来方便多了,所以今年开始种双季稻,相信收成比原来翻番,我今年更有信心了!”合作社负责人刘有月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该镇在张店、张岗、田铺湾、周垅等15个村开展高标准农田整治2100亩,激活市场主体引进种、农户自主抢着种、村级组织兜底种水稻,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粮食生产能力。
“今年我村高标准农田整治工作,从正月月半里召开户主会,到正月十六动用5台机械施工,目前已经整治600亩,涉及杨仲八、新龙山、大詹万一等3个村民小组,共修了3口塘,修了机耕道路1公里、建了稻场3处。”田铺湾村党支部书记杨拥军介绍。
“这片田过去因水源不太好,村民种田积极性不高,流转给老板种也不俏,今年高标准整治后,3个市场抢着流转,有些农户原来撂荒不种,今年都愿意自己种,象这类农户有30多户,村里本着农户愿意种就自己种,不愿种流转给市场主体种,整治后的600多高标田全部种满种足。”村民詹爱国饶介绍。
据了解,永佳河镇共有耕地面积115728亩,其中水田97129亩。但冷浸田、低产田就占比很大。该镇党委政府抢抓惠农政策机遇,立足高标准农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措施,全力争资立项抓好高标准农田改造,采取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提升粮食产能。加强规划引领,2022年规划15个村先行试点,今年再次安排15村进行整治。
“我镇今年共种3万亩水稻、2.8万亩红苕,粮食复种面积达7万余亩,对照去年增加50%以上,这些都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喜讯。”据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张景阳介绍说。
在叶河村第一村民小组:2021年还是抛荒田,2022年高标整治后,田块全面整好,田畈一头抽渠排水、一头建砖砌水沟,沟墙体做24厘米,坚实、牢固、美观耐用,市场主体和农户争着种。该组村民余维春高兴地说:“我家那块1.7亩田,前几年仰天收,雨量好的年份有收成,天旱连种子成本都不够,现在建得这么好,而且大屋冲水库渠道修复,还在田畈新修两口大塘,今年我种两季稻谷,估计一年要抵过去3年,这是国家政策给我们农民的福音。”
现在,永佳河镇按照引进市场主体种、鼓励农户自主种、采取村级兜底种的模式,在高标准农田整治的助力下,全镇上下齐心合力掀起种田热、种粮热高潮,其中椿树店村、李家湾村、周垅村、永河村和汪河等5个村都兜底种粮300亩以上。
“村干部参与种田的规划、调度、排工、结算等管理,既破解了种满种足难题,又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务工,还增加了村级积累,真可谓一举多得!”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陈世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