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种香菇、栽红苕、依托科技发展特色农业,盘活村里闲置资源,红安县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峰带动全村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近段时间气温忽高忽低,早晚温差比较大,姚峰时刻关注大棚培植的香菇菌棒和红苕苗子的涨势,手把手的传授员工育苗保苗关键技术要领。
红安县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员工 倪加胜:姚总像带徒弟一样耐心细致的教我技术,时时刻刻关心牵挂我们。
2015年,杏花乡龙潭寺村引进武汉的一家公司投资,欠下近百万的外债,留下一个“半拉子”工程撤资了,就在村组干部和乡亲们一筹莫展时,姚峰回乡接手了这个烂摊子,创办红安县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新技术,种香菇、育红苕,发展特色农业。
姚峰妻子 彭晓娟: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是很反对,毕竟发展农业产业要投入很多心血,比如说资金链不能断,较大的人力成本,农村找不到年轻劳动力,靠天吃饭等问题。
在姚峰看来,科技才能兴农。合作社因地制宜,调整产业,借力高校院所,研发本地红安苕的种植和种苗,发展香菇种植和加工,以及水产养殖,合理利用当地山水资源。注册“瑞沣农福”商标,入驻淘宝、抖音等电商平台,线上线下销售农产品。
红安县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技术总监 黄振:姚峰比我们想得更远,推广红薯产业的过程中,他首先能想到从组培脱毒入手。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曲玉阳:姚峰带我们出去调研开阔眼界,为我们提供实验场地,在完善学术论文的同时,也能把他提出的想法变为现实。
现在,合作社旗下拥有红苕种植、香菇生产加工、虾稻连作、中药材、蔬菜种植各种基地近2000亩,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综合体,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
杏花乡龙潭寺村党支部书记 梅新传: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本村村民大约50多人长期就业,每一年收入最低都有20000块钱。临时性群众就业有70-80人,人平均每一年人均增收8000左右。
如今,龙潭寺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苕专业村”,党建引领示范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绿色产业发展之路。2023年,姚峰也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
红安县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 理事长 姚峰:下一步将继续坚持科技兴农、产业为农之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农民提质增效。将绿色产业和红色文化结合,发展农文旅项目,与大中小学联合开展产学研活动,发展多种模式,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