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文联以文化软实力打造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2023-04-23 19:21   红安县觅儿寺镇   毛红平 吴月兵 胡彩明

红安网消息  和风送温暖,春雨润心田。4月22日,天空下着小雨,在红安县觅儿寺镇普安桥的文化礼堂,里面一片热闹非凡,全镇20多个村的群众冒着小雨,争相赶集文化汇演:由红安县文联举办的2023年荆楚文艺轻骑兵“学习贯彻二十大 助力乡村振兴”集中宣讲活动。这是该县文联以文化软实力打造乡村振兴硬支撑的又一生动写照。

诗言志,歌咏声,舞动容、精振神。红安县文联联合会县文旅局、觅儿寺镇人民政府,组织县作家协会、摄影协会、书法家协、美术家协会、曲艺家协会等40余名文艺工作者与觅儿寺镇各村文艺宣传队一起会演。

写生基地唱响文旅融合最强音

葡萄,翠竹,池塘,炊烟,村落,人家,山水相依,云雾缭绕,构成了乡村独具一格的美丽画卷。22日,一群背着画板、四处写生的红安县美术家协会的艺术家踏春尚古山村旧楼河湾,他们或走在林间小径,或安坐于山间水畔,或穿行在村头巷尾,找寻灵感,挑选角度,手持画笔在画板上尽情涂抹,以艺术创作的形式留下旧楼河的一山一水,一景一韵,感受远离尘嚣的幽静和安谧。

4月3日,长江职业学院驻觅儿寺镇尚古山村红色写生基地开班。来自长江职业学院的176名师生开展为期一周的写生实践。据悉,尚古山村交通便利,乡风淳朴,文化厚重,旅游资源丰富,山水相映,四季皆景,为写生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素材。

红安县觅儿寺镇文化站站长吴世秋说:“去年以来,觅儿寺镇干群一心,打造了尚古山村旧楼河共同缔造示范点,该村共流转土地近3000亩,发展种植特色水果产业,推动校企联合引进了红安县第一家红色写生基地和学生电商直播实践基地,擦亮了红色乡村文化旅游名牌。”

乡村振兴的这一示范点——普安桥村也吸引了文艺工作者的注意。红安县作协、摄协、书协、曲艺家协会一行30多人来到普安桥送《红安文学》、送书法、为村民拍全家福、为群众送文化大餐,前来的村民都拍手称赞。

引进红薯基地、推进莲蓬种植、建立大棚蔬菜生产、扩建700亩油茶基地……近年来,省机关事务局驻村工作队利用自身优势,联系、引进资金项目助力普安桥村产业发展,促进乡亲们生产生活水平再上台阶。

· 大学生、文艺工作者和游客的到来不仅为尚古山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增收致富的新机遇,直接带动了民宿、农家乐、餐饮、农产品电商等行业的发展,还衍生出了写生用品销售,同时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对当地的特色农副产品茶叶、葡萄、红酒、水果等也十分喜爱。"写生经济"助推了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艺术融入乡村,山区变景区、民房变民宿、产品变商品,觅儿寺镇尚古山村走出一条发展艺术写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旅游新路子。

觅儿寺镇党委书记黄铖介绍,近年来,觅儿寺镇紧紧抓住全域旅游发展的契机,立足镇域秀美山水、特色农业、历史人文等资源,聚力打造"写生基地"名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唱响"文旅融合歌",将秀丽山水转化为"美丽经济",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艺传承展现乡村振兴新风貌

“近年来,我们依托《红安文学》《楚文学》《铜锣诗社》《京韵戏社》等多媒体平编发文艺期刊240余期,着力展现红安城乡之美、发展之美、文化之美,逐步形成了《红安文学》杂志、公众号、网站、文艺简报一体化的文艺传播格局。”4月22日,红安县文联主席孙雪丽说。

元旦春节期间,县摄影家协会围绕城区环境面貌、生活变化、文明行动等方面举办迎新春摄影展,展出摄影作品100余幅,展现了红安城市风采和群众美好生活。

联合县委宣传部、县纪委、县老干局等部门先后举办扫黄打非、红色廉政、“喜迎二十大 永葆红安红”“欢庆二十大  红船起航程 永葆红安红”作品展,展出主题作品500多幅。联合县音乐家协会先后在永佳河镇、融媒体中心、钓鱼台举办4场“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大型音乐晚会和惠民演出,惠及群众达1000余人。

《红安文学》2022共刊载中短篇小说14篇,散文19篇,诗歌3000余行,“校园花蕾”22篇,“传奇红安”等纪实类作品6篇。红安文学人在地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共发表以及入选有关作品集的中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诗歌等纯文学作品达到400余篇首。

诗词学会编发1500多件作品;部分会员在各级获奖或发表的作品达到31件。3幅摄影作品入选湖北省湿地生态科普摄影大赛,14幅作品入选“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黄冈市首届摄影艺术展,《晨曲》荣获“香港第12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人文摄影系列“金奖”、2022中国摄影金龙奖”创作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