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别山中段南侧的一条山冲里,有一个小村呈新月状,静静地安卧在山冲的顶部,名叫西冲,那便是我的故乡。
此地钟灵。正北是一座高近200米的山峰,其山脊蜿蜒北去,状若游龙,名龙山。山头上矗立着一尊巨石,状若安详的观音菩萨,曰“观音石”。东边山岗上匍匐着两块巨石,形若一双跪拜的童子。关于这两处风景,儿时曾听到几个版本的传说。其中一个版本是:龙山原来是一条恶龙,经常祸害乡人。一天,观音菩萨经过这里,了解详情后将恶龙点化:龙身葱茏成林,涵养万物;龙首高昂成峰,抵御朔风。神奇的是,龙嘴化作村口的一眼清泉,冬暖夏凉,至今泽润西冲的生灵——人们为了感念观音菩萨,将这两处奇石美名为“童子拜观音”。西边的山凹里有一条小河,河东有块巨石状如硕鼠,河西有尊巨石状如健猫。石猫的右边,有一块裂成两瓣的巨石,状如谷穗。原来是一段固化了的神话:猫神为百姓防着老鼠守着五谷,因此这里历来民阜物丰。塆子的南面也是一条河,通向南边的举水,连通更南边的长江。
诚然,此地毓秀。大革命时期,以红军营长李光荣为代表的数位热血青年积极参加革命,打土豪,反围剿,走长征。有的战死沙场,有的滞留陕北,有的解甲归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更多的西冲人分别奋斗在教育、财税、供销、水利等战线,成绩卓著。恢复高考后,让西冲“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蔚然成风。自此,只有二十三户人家的小村子,家家出“状元”,甚至出了清华的研究生!曾被《湖北日报》褒扬为“状元村”。
自然,此地民淳。记忆中,一家来客人,众家接待;一家做美食,众邻分享。更别说“一家有难众人支援”。我深有体会:我三岁丧母,十二岁失父,是东家一口水、西家一口饭将我扶助成人……
成人后的我却生活在远离故乡的江南。江南虽好,但我只是过客。我想着、念着、梦着的是一个很温情的地名——西冲!因为,她是我依存的故乡!她是我心灵的安放处!
阅读量: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