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经济】湖北红安县域经济强劲上扬

2015-11-02 11:14  

本报讯(王洪涛 毛红平 记者 余家明)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兴,不仅要兴在规模大,还要兴在结构好、层次高,更重要的是要走好平衡木。”湖北黄冈市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说。

近年来,为推进红安产业发展,红安重点推进食品饮料、川东服装、融园家具、振鑫物流、佰昌电子、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中红中小企业孵化园等八大重点产业,冲刺千亿元园区。

1至9月份,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7.39亿元,同比增长3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95亿元,同比增长29.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13.51亿元,尽管受总体经济下行、国家结构性减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县县域经济发展仍呈现出稳中求进的强劲态势。

当前,红安经济趋稳向好,主要经济指标仍保持全市第一。

底气,来自于工业效益的提升。前9个月,红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5亿元,增长15.2%,居全市第一。这意味着,工业盈利水平高于同期。

底气,来自于转型步伐的加快。近年来,红安以提升城镇承载能力为依托,着力壮大第三产业。沃尔玛、玺丽酒店、宇晟酒店、时代广场、步行街这些服务项目业的入驻,不断充实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预计服务业占比同比会超过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红安多年来“怕冷不怕热”的特点正在改变。

底气,来自于倾力打造旅游品牌,培育壮大旅游企业。该县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红安县(2015-2030)中长期旅游发展规划》。自2012年起该县游客满意度调查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县市前三甲。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2%。

底气,来自于区域经济的发力。前三季度,该县放手扩大规模,努力提高质量,为转型升级赢得时间,将激活的市场要素引入产业升级的轨道中,抢夺未来经济竞争的主动权,保证经济“当前有活力,未来有潜力”。

底气,来自于改革开放的深化。100多项改革任务、多项国家层面的改革试点项目扎实推进。这意味着,改革创新正成为红安发展新动力。引入互联网思维,红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在佰昌集团的带领下,红安新型产业园在电商领域成果丰硕。由当地政府、佰昌、阿里巴巴三方合作的阿里巴巴红安产业带正式上线。145家企业入驻线上电商平台。大学生创业红安佰昌孵化基地快速推进,目前签约团队61个,创业人员176人,共引进实习实训大学生739人。到2014年底,园区税收已突破亿元大关。一批新兴企业担当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支撑力量,市场呼唤更多活力洋溢的主体各显风流。

此外,搭乘“光谷”特快列车,助推县域经济发展。9月底,武汉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胡立山一行来到红安,与红安县人民政府签订“中国光谷·红安高新技术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武汉“光谷”方承诺,在红安新型产业园规划控制区,合作共建“中国光谷·红安高新技术产业园”。

现代农业风生水起。农产品加工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三产”融合示范区三区齐建设。近年来,该县成功探索出适合山区丘陵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用农业园区带动“三产”大融合。该县的“绿谷”“葡萄谷”“药谷”“华缘”发展模式实现了“生产—观光(摄影)—休闲(游乐)—体验(采摘、加工、品尝)—消费(购物、订单)”于一体的循环农业示范圈。

通过筑巢引凤,集聚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该县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科技引领、合作共建、联动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新路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截至目前,全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达51个,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9家,协议投资额达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