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攻坚在一线: 红安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访谈

2022-11-02 20:33   红安县融媒体中心   .

主持人:请问冯局长,我县作为全市唯一全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县交通部门在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面,开展了哪些举措?效果怎么样?

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冯兴平: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在改革试点中紧紧围绕答好“谁来管”“如何管”“为谁管”三张考卷,着力打造“权责明确、分级管理、管养有效、奖惩有力”的农路管养新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

第一,推行多元化管理,构建“合力管”的格局。农村公路“三分建设、七分管养”,我县农村公路线多面广,必须在管养工作中充分凝聚各方共建共治合力。一是构建“路长制”体系。我们构建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四专五员”的“路长制”体系,即县、乡、村三级“路长”各负其责,专人、专责、专项经费、专项考核“四专”充分保障,协管员、监管员、专管员、养护员、路政员“五员”合力共管,实现了权责明晰、保障有力、齐抓共管。二是探索市场化管养。我们积极探索公路养护资金和城乡环卫保洁资金整合使用,将已经实行市场化的村级保洁员的工作范围、职责和公路养护员相统一,做到既提高资金统筹使用效率,又将市场力量有效引入,助力实现乡村级道路“有人养、留得住、养得好”。三是发动全民共管。我们在各路长公示牌上标示专门二维码,广泛发动和积极引导群众随时监督、扫码上报身边路段的违法信息,营造全民参与、共管共治的良好局面。

第二,运用智能化手段,探索“有效管”的路径。我们委托第三方公司研发了“路长制”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农村公路的“三化”智能养护。一是“五员”巡查轨迹化。采用“互联网+移动终端+LBS”等技术,通过采集巡查照片、语音、文字、位置等信息,实时掌握公路养护员等“五员”巡查轨迹。二是日常养护工单化。各级路长依据实时巡查信息,发出工作指令,对巡查发现的问题逐级派单,指定“五员”就近现场进行处置,并回传处置结果,形成工作闭环。三是路政执法远程化。依托不停车检测系统、执法仪等外接移动设备数据传输,实时监控车辆通行轨迹,并可通过语音对讲、远程操作、违法预警等手段,实现对超高超限车辆的远程管控。

第三,做好“公路+”文章,践行“为民管”的宗旨。农村公路一定是为民而建、为服务发展而管。我们紧紧围绕这个宗旨,充分发掘路侧资源优势,把生态、文化、科技、产业等元素融入农村公路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探索“公路+乡村振兴”“公路+全域旅游”“公路+美丽乡村”等融合发展模式,力争实现“修建一条走廊、串联一路风景、融合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目前,全县2763公里农村公路已联网成环,230公里红色旅游线助力乡村振兴,856公里产业路兴农富民,并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乡镇双车道、村村通硬化路、湾湾通客车和村到镇15分钟、镇到县30分钟、县域内60分钟互通的工作目标。

主持人:为进一步深化这项改革,下阶段县交通部门还将推行哪些措施呢?

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冯兴平:下一步,我们将深化探索农村公路“管长远”的有效举措。一是提升路长制工作效能。通过强化各级路长职责,探索建立“路长制”联席会议机制,进一步善用“路长制+信息化”管理手段,有效提升我县农村公路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二是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健全县、镇、村各级路长考核体系,实行一月一督导、一季一评比、半年一小结、一年一考核,做到奖优罚劣、以考促建。三是强化群众参与。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共同缔造”理念融入“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和普及力度,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全民“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美丽农村路共同缔造”的浓郁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