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奋进看黄冈”——红安篇之景美物丰之地 绘就“三农”美画卷

2022-10-14 21:08   红安县融媒体中心   .

红色是红安最亮的底色,也是最大优势,它激励着红安人民攻坚克难,在这片热土上大力发展产业,建设美好家园,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谁说红苕只能煮着吃、蒸着吃?从酸辣粉到饮料再到红苕酒,一个个红安苕变身“新潮物”,走进超市、网店、餐馆。

记者秦艺说:“这里是地标优品馆,这里与红苕相关的产品可真不少,你看这酸辣粉、....都是出自咱们红安的产品。”

红安苕在革命战争年代是“救命苕”、“红军粮”,如今如何让红安苕变成发展苕、致富苕?在湖北根聚地农业我们找到答案,目前公司开发的红薯系列产品有60多个品类,一个个“红安苕”的“身价”在这里翻了六七倍。

湖北根聚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德顺说:“把红安苕做成红薯生全营养粉和红薯生全营养丁,在武汉把红薯做成红薯热干面,我们现在还在开发包子、馒头、蛋糕和面包,能够达到在原来利润的基础上提高50%。”

这些发展苕、致富苕,也为红安的乡村振兴增添动能。初秋的二程镇西林村,处处丰收景象,村民们忙着地里采挖红苕。

红安县二程镇农业服务中心 主任柯长清说:“我们这边销售1块8,每亩(从原先)1块2增加了6毛钱。一亩按4000斤的商品性,可增收一两千块钱。”

依托丰厚的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红安县重点发展红苕产业,“红安苕”的绿色种植、精深加工已经打造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今年,当地红苕种植面积达20万亩,预计总产量49万吨。为保障红苕销售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红安县推进订单化种植新模式,与43家市场主体、329家种植户,共计签下25.6万吨红苕产销订单,保底收购原产品价值4.1亿元。

红安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周红星说:“我县按照“一县一品牌、一线一示范、一(乡)镇一主导、一业一专班、一村一能人”的发展路径,全力打造以红安苕为主的“1+5”特色产业链。目前全县从事以红安苕为主的“1+5”特色产业规模化种植市场主体达到1902家,种植总面积达110万亩。预计今年总产达82万吨,产值34.9亿元。”

记者秦艺说:“红安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就需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而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如今,在红安这一片热土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赓续红色血脉,扎根基层,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又一代人的初心和使命。”

姚峰,2015年回乡成立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药材种植和稻田养虾项目,带动村里的脱贫户就地增收。

红安县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工人王建荣说:“一年两三万块钱,姚总带着我这些群众,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

多年来,姚峰行走在科技助农、科技富农的探索之路上,不断选优品种,摸索科学栽培技术,积极联农带农,种植、养殖产业面积在几年间达1500亩,年产值达2000万元,成为新时代红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秀代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红安县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峰说:“当初我们也经历过很多失败,但是我们还是发扬红安不胜不休的精神,发扬我们军人本色,我们坚持下来,在以后的乡村振兴里面,我们会让老百姓实现共同富裕,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明守安,七里坪镇白马嘶村人,2018年在家乡的感召下,回乡创办了湖北明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把目标放在附加值高的花椒种植上,让花椒树变成村民们的“致富树”。

湖北明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明守安说:“今年的收益预计是200万,预计到2025年,我们的花椒和宁夏套中的药材和辣椒可以产值会过亿元,把我们公司打造成华中地区最大的万亩花椒田园综合体。”

特色高效的农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想要把产品变成商品,则需要让这些物产出得了山。一曲“共同缔造美丽农村路”的时代乐章在红安这块热土上奏响。

全长25.477公里的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公路,横卧在绿水青山间,串联红色景区及革命遗址遗迹10余处。“寻路”而来的信义光伏产业园流转土地5000亩,年均销售收入约2亿元,带动周边3个村1300多农户稳定增收。

湖北明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明守安说:“主要是我们农产品的进出都非常方便,而且节约了很多成本,对我投资增加很大信心。”

曾经的红安是国家级贫困县,尽锐出战脱贫攻坚,实现了96个重点贫困村全部出列,11.29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在全省率先退出国定贫困县序列。

如今的红安,以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以特色产业、品牌提升价值链,以电商物流仓储串起供应链,加快农业由单一的农副产品生产为主,向科研、生产加工、贸易、休闲旅游等全产业链拓展。“红安苕”“红安花生”“老君眉茶”“永河皮子”“红安大布”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个个“小特产”成为支撑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红安县委书记刘堂军说:“我们坚持“红色老区,绿色发展”,发挥红安绿色农产品生态优势,推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县特色产业面积达130万亩,综合产值达15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