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红安县高桥镇高仕轩村徐富英,不离不弃照顾瘫痪丈夫14年,演绎了一段感动乡邻、孝老爱亲的真情故事。
“先把饭吃了再吃药,开水放在这里晾着,吃完把碗放旁边就行,我下班回来再收拾。”10月8日早上,笔者来到高桥镇高仕轩村徐富英家中,此时她手里端着水杯,耐心地叮嘱着躺在床上的丈夫邓运秀,眼里满是温情。
他们的故事还要从40多年前说起。徐富英和邓运秀1981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公婆去世早,徐富英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家里家外都是邓运秀打理,农忙种田、农闲外出打工,凭借勤劳的双手,徐富英一家的日子也过得和和美美。
然而,十多年前一场意外事故让这个原本和谐富足的家庭瞬间跌入谷底。2008年正月十二日,徐富英的丈夫邓运秀骑摩托车突发意外,严重摔伤,生命垂危,后经抢救虽保住了生命却落下终身残疾,双腿瘫痪,生活不能自理。这对徐富英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家里顶梁柱倒了,以后生活怎么办?而且丈夫治疗费用已花光家中积蓄,以后丈夫不仅不能挣钱养家反而还需要人护理照料。
无数个失眠的夜晚,她也想过退缩,但看到那个爱己如命曾坚强乐观的丈夫的无助眼神,徐富英不忍心离他而去。她爱丈夫,她爱这个家。她下定决心,再难也要好好生活下去!从此,她一边打工养家,一边照顾瘫痪的丈夫!
为方便就近照顾丈夫,她只能在附近建筑工地打小工。每天天刚亮,徐富英就要起床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然后帮丈夫穿衣洗漱,又把饭菜送到丈夫手中,最后把该服用的药给丈夫交代清楚。做完家务、安顿好丈夫后,她才骑上摩托车出门,收工后又马不停蹄赶回家,第一时间去确认丈夫一切安好后,她又抓紧时间去田里耕作,天黑才回家做饭护理丈夫,每天晚上忙到十点多才能休息。14年,5000多个日夜,徐富英一如既往的坚持,从未有任何怨言。
红安县政协常委、爱心协会会长郑志松听说了徐富英的感人事迹,专门上门看望慰问徐富英夫妇,对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给予赞许,并现场捐赠1000元,还表示将为邓运秀申请一辆电动轮椅以方便他出行。
郑志松上门时,徐富英早已出门去打零工。回家后得知领导亲自上门看望,她激动的说:“非常感谢领导的关心,党和政府的政策好,给了我们很多帮助,照顾老邓是我应该做的,请领导放心,我一定尽我应尽的责任,少给社会和组织添麻烦!”
都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可是徐富英不仅没有逃避,而是用14年无怨无悔的守候谱写了一曲爱情的赞歌,书写了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诠释了人间有真情。
一审:宋文晓 二审:高凤叶 三审: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