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丹桂飘香,金秋送爽。二程镇“旱改水”项目施工现场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轰鸣的挖掘机正在紧张作业,坑塘清淤驳岸,一条条笔直的生产路,排灌合一的沟渠纵横交错……这是二程镇扎实推进“旱改水”项目,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抓党建引领,凝心聚力,优化“旱改水”设计方案
“实施‘旱改水’项目就是将低洼旱地、低产旱田、不平整等旱地提质升级,改造成为田成方、路相通、可灌溉的高产水田,通过改造后,项目区内土地平整、集中连片、排灌便捷,农业生产条件将进一步得到极大改善,农业效益明显增加”。二程镇党委书记岳光明同志在给群众介绍“旱改水”项目时说道。
该镇成立“旱改水”项目设计工作专班,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落实责任到人,分赴10个村14个地块,全力推动全镇“旱改水”设计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成效。该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充分尊重群众意见,聘请专业设计团队,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召开湾组会、户主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做好规划设计的充分调研,解开群众的心结,该镇还组织镇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到项目地块参观,依托代表的带头作用,将“旱改水”提质改造的好处宣传到千家万户,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利用村组的党支部、党代表,对党员进行指导培训,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旱改水”设计项目,优化设计方案,让设计方案更接地气。
抓项目建设,脚踏实地,推进“旱改水”落地见效
“湾的只有三个老人在家,粗重农活干不动了,交通也不方便,旱改水后,改善了进出道路,当家塘也清淤驳岸了,党的政策真是好!”二程镇岐峰山村胡进军大爷说道。
该镇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建设,陈家寨村社会捐赠120余万元,清理沟渠、当家塘,改善人居环境,岐峰山村社会捐赠60余万元,硬化通组道路2.6公里,新安装路灯20余盏,在谋划旱改水项目的时候,该镇将乡村基础设施补短板与旱改水项目有机结合,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面、逐步延伸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大格局,逐步改善村容村貌,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据悉,该镇开展“旱改水”项目第一批456亩,第二批1500亩,其中第一批已经初见成效,即将竣工验收。通过实施“旱改水”项目,既实现了耕地提质改造,也夯实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该镇第一批“旱改水”土地平整456亩,土壤培肥198亩,坑塘清淤49809m³,沟渠清淤2098m³,新建生产道路4.88km,修复生产道路0.7km,新建水利渠道5.7km,驳岸266米,加强了农村用地的整合利用及改造工作,将“旱改水”项目与乡村振兴建设有效结合,巧借项目建设、盘活资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得到明显的改善。
抓产业升级,点石成金,提升“旱改水”经济效益
“农村人口空心化愈演愈烈,目前农业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实施‘旱改水’后,机械化程度极大提高,从耕地、播种、灌溉、收割、烘干到粮食加工,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我公司今年在二程镇流转种植3000亩水稻,人工投入成本降低了,机械作业更多了。”二程镇种植大户戴国兵说道。
该镇成立水稻产业链工作专班,由分管党委领导牵头,镇农业服务中心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向稻农推介推广高品质水稻,抗倒伏性、高产、防病虫害等特征明显,口感好,镇企业办负责粮食营销环节,积极探索构建“企业+政府+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科研单位+平台+消费者”的命运共同体发展模式,打造水稻产业链闭环生态圈,形成龙头企业牵头、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农业生产与加工、流通、销售、旅游等产业相互连接、交叉融合,培育种养循环、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增强产业融合发展新动能,配套标准化生产技术,保障原材料品质,引领后端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产业品牌。
今年以来,二程镇抢抓农业产业链建设,投入500多万元购置挖掘机、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谷物收获机械设备,二程镇党委、政府积极抗旱,投入100多万元,改善各类抗旱排灌设备,投入300多万元建设粮食烘干厂和深加工厂,目前,二程大米即将上线832消费平台,进一步提高水稻附加值。
一审:宋文晓 二审:高凤叶 三审: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