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 促进城乡生活垃圾治理转型升级

2022-09-09 21:24   红安县融媒体中心   .

红安网消息 《改革攻坚在一线》电视访谈专栏,今天播出第二期“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城乡生活垃圾治理转型升级”,敬请收看。

主持人:在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扩面提质”改革方面,县城管部门开展了哪些举措?效果怎么样?

红安县城管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胡红明: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以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现代化为目标,通过市场化运作,加速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全流程、全链条转型升级,实现城乡清扫保洁率、收集清运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具体推进了以下三方面举措:

一是让专业人做专业事。聚力改变以往环卫工作分级负责、多头管理的低效模式,2020年全面启动环卫全域市场化项目,由县财政每年整合投入5900万元,引进中航美丽城乡环卫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全县的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加快设备设施升级,加大机械化作业率,实现“一把扫帚扫全城”“一个标准管全城”,环卫工作步入“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体系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二是用制度管好身边事。环境卫生保洁是群众的身边事,必须管好。我们聚力建立与环卫全域市场化相适应的“管干分离”工作机制,政府由原来的“运动员”转变为环境治理的监督者和考核者,将市场主体的月度、年度考核成效与服务费兑付相挂钩,督促建立全时段、全方位、全天候的“三全保洁”模式,垃圾清运作业做到定时、定点、定人,确保日产日清、车走地净、无滞留垃圾、无污水渗漏,为老百姓打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城乡环境。

三是用先进手段解决好烦心事。以往我们主要采取填埋方式处理生产生活垃圾,周边群众对此颇为头疼、烦心。现在我们聚力改变以往垃圾填埋的粗放处理模式,在全市率先引进、投产绿色动力垃圾焚烧发电厂,采用先进环保工艺,将全县城乡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发电处理,进一步“变废为宝”。自垃圾焚烧发电厂并网发电以来,每天焚烧生活垃圾约900吨,每年向电力系统输送的电量超过1亿度,可以满足全县城乡居民3个月以上的生活用电,产能不仅满足了我县需求还可收运处理周边县、区生活垃圾,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主持人:为进一步深化这项改革,下阶段县城管部门还将推行哪些措施呢?

胡红明:生活垃圾治理是民生“关键小事”,也是绿色发展大事。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需要当做第一追求,紧盯重点环节,不断提升城乡生活垃圾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一是着力提升餐厨垃圾处理能力。餐厨垃圾是重要的生活垃圾来源,具有含水量高、热值低的特点,不宜焚烧,需要特别加工处理。下阶段,我们将在已建成的餐厨垃圾处理一期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二期项目建设,在二程镇西林村建设一座日处理6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将有效提升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规模和能力。二是着力补齐垃圾焚烧后续环节。加快固废危害物无害化填埋项目二期建设,把库容约68万立方的原周家坳填埋场全部升级改造为飞灰填埋场,对垃圾焚烧后的飞灰进行规范化处理,进一步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形成生活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闭环。三是着力扩大公众参与。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需要大家共同缔造,我们将有序谋划推进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全面加大垃圾分类、垃圾处理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提高群众绿色环保意识,引导形成生活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的良好习惯,共同呵护好我们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