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2017年,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重视支持下,红安县七里坪镇柏林寺村在全国率先开展村级共同缔造试点,成为全国“乡村振兴共同缔造示范村”。为积极适应乡村振兴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红安县将推动试点规模、缔造内容、发展内涵“三个升级”,由乡村建设拓展到产业振兴、组织振兴和文化振兴,拓展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助推红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即日起,红安县融媒体中心“最红安”微信公众号推出《打造红安共同缔造升级版》栏目,展现干群齐心,建设美好幸福家园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7月23日上午,红安县举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讲堂(第六期),主题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进一步提升全县干部组织开展“共同缔造”的能力和水平,动员全县上下推动“共同缔造”走深走实,努力在全省探索经验、当好示范,以实际行动和发展成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红安县委书记刘堂军出席并讲话,县委副书记、县长胡广主持活动,张治祥、张凤珍、杨俊、熊谷、刘晓军等全体在家县领导参加学习。
红安县委书记刘堂军出席并讲话
红安县委副书记、县长胡广主持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赵明博士以《共同缔造的理念方法与柏林寺村实践》为题,从“共同缔造的思路方法、红安县柏林寺村案例、项目总结与工作建议”三个方面作专题分享。
知青茶场杨敬宇以《白发解乡愁 只为故乡红》为题,从“思乡切,游子难忘故土情”、“共商建,群策群力建家园”、“共发展,知青茶场产业旺”、“共分享,李家湾里笑声多”、“感触多,誓将余生献家乡”五个方面作分享交流。
大讲堂结束后,红安县召开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推进会,刘堂军从“共同缔造”的内涵与认识、“共同缔造”的实践与升级、“共同缔造”的体会与认识三个方面,深刻阐述了红安县“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探索与实践。
刘堂军指出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党的领导与群众参与的有效载体,是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理念方法,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方式。要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为路径,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刘堂军强调
要通过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实现四个转变,即:思想观念的转变,由“要我干”到“我要干”;实践主体的转变,由“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组织方式的转变,由“专家决策”到“群众C位”;资金投入方式的转变,由“政府包揽”到“多元投入”。要推动“三个升级”,由“点”到“面”,试点规模升级,由先行先试的办点到整县推进,由乡村为主到城乡统筹,推进共同缔造实践全面铺开;由“乡村振兴”到“经济社会”,缔造内容升级,不断丰富拓展共同缔造的内容和领域,从乡村建设拓展到产业振兴、组织振兴和文化振兴,拓展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由“塑形”到“铸魂”,发展内涵升级,从注重美好环境的“塑形整容”升级到为幸福生活“培根铸魂”,推动共同缔造与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等相融合、相贯通。
刘堂军要求
要完善“组织推动、工作激励、利益联结”三个机制,坚持县委统筹、政府主导、乡镇主推、村级主抓、群众主体,成立县、乡、村三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三级党政主职亲自抓的高位推进格局。要永葆“为民谋福”这颗初心,坚持“规划引领”这个先导,夯实“产业发展”这个支撑,用好“群众路线”这个法宝,弘扬“万众一心”这个传统,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把“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运用方方面面,推动红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会议以电视直播的形式在红安县融媒体中心演播大厅举行,各乡镇(场、处)党委书记,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县住建局、县乡村振兴局全体班子成员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乡镇(场、处)长、机关全体干部,乡村振兴工作总队队长、队员,镇直部门负责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在乡镇(场、处)分会场参加会议;全体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全体队员、驻村第一书记在村(社区)分会场参加会议。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赵明博士,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村镇所书记,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委会成员。长期从事县域规划、乡村规划与设计,主持完成《乡村活力评价》《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指南》《农村规划建设许可制度》等多项部委重要课题,出版学术专著《农户视角的城镇化动力与模式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曾经为注册规划师培训讲授村镇规划和乡村建设的内容。柏林寺村作为全国首批试点村,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团队亲自参与组织制定相关规划,全过程参与了柏林寺村的共同缔造工作。
红安县七里坪镇柏林寺村位于红安县东北部,距七里坪镇区约17公里,全村版图面积5.5平方公里,下辖9个村民小组,共计416户1607人,党员49名。
自2017年被列入全国第一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村以来,柏林寺坚持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秉持书香传家、人杰百灵的理念,以群众参与为核心,以“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为方法,深入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共同建设“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美好家园,探索出一条“村美、人和、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红安县知青茶场杨敬宇,是红安县永佳河镇李家湾村人,红军后代。2015年从武汉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的岗位上退休后,带着自己的一生积蓄回到家乡,带领群众改善村容村貌、发展壮大产业,让全村群众摆脱贫穷,走向共同富裕。8年来,他与乡亲们一起恢复了知青茶场、修复了知青村,建设了蔬菜基地和养殖基地,将李家湾村打造成国家3A景区,黄冈市、红安县两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红安大别山学院等23家单位的教育培训体验基地,带动2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李家湾村知青茶场已吸引两万多人参观,举办培训50余次、6000多人。杨敬宇同志因此成为红安远近闻名的乡贤。
红安知青茶厂原名东风林场,始建于1968年,位于红安县永佳河镇李家湾,主要种植青茶和水稻花生等农作物。林场职工由30余名武汉下乡知青、回乡知青和投亲靠友的外地青年组成。后来知青回城了、外地知青走了,林场也随之荒废。2015年,杨敬宇回乡,在原旧址上进行保护、翻新,创办了现在的知青茶厂。
全新的知青茶厂是一个集种养帮扶、展览、休闲于一体的绿色休闲旅游景区,成为红安“红色+绿色+农耕文化+教育”的特色旅游线和示范点。重获新生的茶场,内设知青展览馆、农耕文化馆、养蜂科普馆、演播大厅、大棚蔬菜和鸵鸟、孔雀、珍珠鸟小动物园等场馆基地。此外,茶厂六个蔬菜大棚以及330余亩青茶基地也是一道绿色生态的靓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