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后书记“硬核”担当 助力乡村“财貌”双全----记城关镇曹家畈村党支部书记阮东城

2022-05-05 16:00   红安县城关镇   .

红安网消息 朝阳和煦,繁花相迎。清晨7点多钟的城关镇曹家畈村,早有人家升起袅袅炊烟,勤劳淳朴的村民已在田间开始了劳作,每天这个时候,一个瘦高的青年也会穿梭在这乡间的小路上,他就是曹家畈村九零后党支部书记阮东城。

2014年,23岁的阮东城以优异的成绩从武汉体育学院毕业后,很顺利应聘到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少儿体适能公司担任教练,如愿以偿把自己热爱的体育事业转化成旁人艳羡的高薪工作,可2019年秋天的一通电话打破了他安定平静的生活,也激出了这个优秀青年内心深处的“乡情”。

激初心  终选回乡助力

城关镇曹家畈村位于红安县城东南2公里处,地处低丘陵地带,中萤大道宋大线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村管辖面积1300多亩,耕地面积650亩,所辖4个自然湾,一个物业小区,户籍人口147户511人,常住人口1200人。由于原村支部书记因工作调动无法继续在村任职,所以“老”书记阮伟经过充分走访了解征求意见后,向阮东城抛出了橄榄枝,希望他能回村任职助力家乡。

一边是自己挚爱的体教事业和稳定的发展,一边是来自家乡的感召和,经过深思熟虑和艰难抉择,他最终选择了回到家乡担任村官,“其实当初我答应老书记的那一刻,我也不知道放弃之前的事业回到家乡是不是对的,也不知道我接下来会不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心里就是有个声音不停告诉我让我回去!”

沉下心  了解村情民意

2019年到村任职的时候,阮东城还不满28岁,一些村民对这个“90后”村官表示怀疑,“是村里找不到人了吗?找个毛头小子回来,能干什么?”

“说不焦虑是假的。”为了尽快摸清“门道”,刚到村那段时间他经常加班到凌晨,不落一户的上门了解情况,每到一家他都耐心细致和群众拉家常,经常搭手帮他们干活,再认真记录下每家的基本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或建议。三年的农村工作实践,他始终坚持“少说话,多做事”,无论在工作还是学习中,他都能积极调整心态去充实自己的村官生活,使自己认识到这是自己当初无悔的选择,又是在从事着一项光荣的事业,既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练,更是人生难得的一笔财富,愉快的去接受,去适应这种生活。在磨合中他渐渐适应了工作,在接触中慢慢地融入曹家畈村这个大集体。

担重任  抗疫临危受命

年轻人敢冲肯干就是优势。阮东城大学在校期间就已经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时刻都谨记无论在哪都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20年初疫情来袭,刚回村不久的他便主动要求到最前线工作,整整三个月,他白天带领村党员先锋队负责值守卡口,晚上和村干部逐家逐户摸排外来返乡人员,在了解到部分年老体弱村民存在生活物资短缺的情况后,他带头为村民捐赠物资,经过他的大力号召后,全村共筹得爱心基金5万余元,解决疫情期间村民的基本生活物资需求,直至疫情解封,该村无一例感染病例。他用自己的言行实践党的宗旨,受到各级领导的表扬,并临危受命,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城关镇唯一一名“90后”书记,尽管年轻却能力“硬核”。

用准力  解决实际问题

“一开始比较难,任职初期我只能被动等上级安排工作。后来我多请教镇上和各单位部门的领导和同事,多跟老书记和村两委沟通,完善村级组织建设,主动寻找建设项目,才慢慢打开工作局面。”2021年9月,曹家畈村迎来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验收,从2018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起,该项目凝聚了全村干部群众无数的心血,村容村貌从建设之初的破烂不堪,经过三年的规划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部分村民乱搭乱建、破坏公共设施屡禁不止,为了确保验收顺利通过,阮东城带领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场子会、户主会不下20次,全村4个自然塆,147户村民家中,遍布了他们的足迹,最终经过他们深入开展思想动员工作,全村上下一起开展5次卫生大扫除,清理门前乱堆乱放10余处,和全体村民达成书面协议,凡是以后不遵守村民公约,有破坏环境和不文明现象的,村民议事会将根据章程进行处罚,大大提高了村民爱护公共卫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农村  力争“财貌”双全

围绕产业兴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针对曹家畈村生态环境良好和地理区位的优势,阮东城带领村民村集思广益,充分挖掘毗邻城郊的资源优势,以打造曹家畈村“魅力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园为目标,流转全村土地建设以休闲、采摘、旅游观光、饮食娱乐为一体的示范农业园区,带领群众多条腿走路,多渠道增收。目前,村党支部组织成立了1个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30亩,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架设钢架大棚70座,栽种火龙果、食用田七、紫苏等特色水果,新建160亩的水产养殖区,种植油茶160余亩。探索出一条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的流转模式,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闲时务工等形式增收,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发展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设现代化经营管理理费念为载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染”,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资源,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使村庄“财貌”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