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表彰 红安2人

2022-04-08 15:56   红安县融媒体中心   .

红安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就业优先,加大技能培训力度,着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大对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人员扶持力度,积极鼓励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密切协作下,红安就业创业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涌现出一大批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就业创业先进典型。

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表彰湖北省就业创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其中,红安县高桥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任肖志祥,红安县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峰获得湖北省就业创业先进个人的表彰。

肖志祥于2019年开始从事乡镇人社中心工作,现任红安县高桥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任,致力于改善当地就业创业环境,始终以工匠般的钻研精神和忘我状态投入就业创业工作,一心一意为群众和企业办实事。

搭建就业创业平台

为切实做好辖区就业创业工作,肖志祥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举办了高桥镇2021年1期(SYB)创业培训班和2期(脱贫户)产业技能技能培训班,配合就业部门开展红安县2021年“春风行动”线上线下现场招聘会、红安县2021年“千人进千企”金秋现场招聘会、红安县易地扶贫搬迁点(竹林社区)“就业帮扶行动周”大型线上线下招聘会活动。同时,深入了解辖区内企业用工需求情况,并建立健全相关台账。他先后百余次进村入户,大力宣传招聘会信息及政策,引导农村富余及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多项举措实施后,辖区就业创业成效明显提升。

开展特殊群体就业帮扶

为确保辖区特殊群体就业现状得到有效改善,肖志祥积极配合就业扶贫中心完成对辖区内45户残疾人(重点脱贫户残疾人)入户上门服务,将就业创业、技能培训、适合残疾人就业岗位宣传到每个残疾人家庭中。同时,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建立一人一档,专人包保,长期进行跟踪服务。

拓宽劳动力就业渠道

肖志祥牵头承办的创业培训班参与培训121人,合格结业118人;承办了1期15天的红安县2021年(脱贫户)产业技能高桥镇培训班,经专家现场鉴定、评分,215名学员(脱贫户)全部结业颁发结业证书,合格率100%,培训班成功办班经验及成果在全县予以推广。工作期间,输送高桥镇938余名劳动力参加专场线下招聘活动4场,其中300余人与企业签订就业意向书;承办高桥镇2021年“春风行动”线下现场招聘会,招聘现场入场人数最高峰值达到800余人,入场企业达到31家优质企业,达成现场登记应聘452余人,达成就业登记196人。肖志祥通过线上线下和走访辖区内的企业,将企业用工需求与农村富余劳动力相结合,牵线搭桥,成功推荐就业279人。

姚峰,2015年返乡创办红安县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2018年当选为红安县杏花乡龙潭寺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

2015年,姚峰响应红安县委、县政府能人回乡的号召,回到家乡杏花乡龙潭寺村创办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先后建起了红安苕、香菇、小龙虾种养殖基地,还办起了各类加工厂。

返乡创业开头难

正当合作社初具规模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将合作社的几百亩中药材淹没,龙虾池全部被冲毁,一夜之间,所有努力付诸东流。不过,姚峰没有气馁,而是积极着手灾后重建,同时调整思路,重点发展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小的食用菌、红安苕生产加工。如今,合作社已有1000亩红苕种植基地、100亩香菇生产加工基地、800亩虾稻连作基地、3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综合体。

发展产业为民富

多年来,姚峰和他的合作社创新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土地流转、金融扶持、入股分红、打工就业等方式带动229户脱贫户顺利脱贫,每户年均增收1万余元。2018年底,姚峰当选龙潭寺村的村支部书记,他又开始为村里的未来四处奔走。他个人垫资,将村里坑坑洼洼的沙石土路变成一条条平坦笔直的公路。又着手将抛荒土地集中流转给市场主体,将废弃学校、老旧村部承包给市场主体建农家乐,不断拓宽村集体和村民们的增收渠道。

乡村振兴谱新篇

通过三年的努力,在姚峰的带领下,龙潭寺村逐步从一个软弱涣散村转变为年收入50万以上的示范引领美丽乡村、远近闻名的“红苕专业村”。现已与华家河镇、永佳河镇、觅儿寺镇、杏花乡等9个乡镇达成合作帮扶协议,共同发展产业,为乡村振兴再续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