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红薯栽培为什么要平栽?连日来,在红安县永佳河镇袁家畈村、八里湾镇莲花山村和二程镇西林村红薯种植基地,省农业科学院专家杨新笋教授穿梭在田间地头“传经送宝”,手把手向农户传授红薯栽培技术,使红安苕达到“产量不减、薯形控制好、卖价高”的目标。
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薯芋类研究室主任杨新笋说:“我们在红安苕地标产品基础上,通过红安苕作亲本,我们选一个新的品种,这个新的品种保留了‘姜牌红’这几个品种最好的优点,口感好这些优点,同时增加了它抗病性、适应性,对这个品种进行了改良提升,今天插的这个品种就是我们新的品种。”
据杨教授介绍,围绕红薯“提质增效”,省农科院采取机械配套、平栽以及肥水一体化等综合技术运用,发挥农田最大效益,努力实现“一块地一年种两季、红薯加一季冬季作物,三季作物加在一起亩产突破一万元”目标。
杨新笋说:“我们根据现有的机械1004、904和1104拖拉机,对它的作业机具进行了配套,根据轮距需求在后面作业这块进行配套,起垄都是这套机械起垄完成,另外一个就是采用平栽的技术,平栽技术可以增加红薯结薯部位,控制薯形,增加产量,这是品种加技术。另外一个就是肥水一体化,因为现在红薯的商品性会受到地下害虫的影响,我们围绕地下害虫防效需要,为达到一定效果,今天我们在这里示范了肥水药三位一体技术,现在底管正在铺的过程中。目前这整个早栽和机械化技术在永佳河镇、八里湾镇铺开,觅儿寺镇也正在准备之中,我们在三个镇开展示范,我们二程镇今年做了一个试验就是红薯抗连茬,怎么解决它连茬障碍问题,我们在二程镇安排这样一个试验,为今后几年在红安全部铺开打基础。”
近年来,红安县积极推进县、校、企科研合作,在“智力帮扶、产业合作、人才交流、消费扶贫”等方面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品种培育,提纯复壮了“骑龙红”、“姜牌红”、“紫檀红”三个红安本地品种,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基地)为主体、高校为依托的合作体系,为推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徐军乐说:“红苕一年一季变为一年双季种植是红安苕产业链建设上的一次技术创新。该栽培技术最大优势就是‘早’,即早出苕,早上市,高收益。今年,我县将依托省农科院技术优势,选择土质好的田地,扩大红安苕双季种植一万亩,提高红苕产量和土地利用效果,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