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黄冈市人大代表、红安县委书记刘堂军在审议《黄冈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融入大武汉,永葆红安红,建设大别山红色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明确了红安的发展目标任务。
刘堂军结合红安实际情况及特色优势,提出了突出“五个重抓”,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见势成效的发展思路。同时,锚定红安高质量发展目标,刘堂军恳求市委、市政府在项目建设、财政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红安更大力度支持。
突出“五个重抓”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见势成效
刘堂军说,新的一年,红安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突出“五个重抓”,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见势成效。
——重抓融入大武汉
抢抓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机遇,持续推进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开展“五城联创”暨“城管大会战”三年行动,实施“四个一”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织就一张交通大路网、搭建一个产业发展大平台、建设一座活力大学城、打造一个文旅康养大花园。
——重抓永葆红安红
我们要发挥红色这个最大优势,牢记“保持红安永远红”的政治使命,抢抓中央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机遇,做实“5A授牌、学院挂牌、文化正名、精神入谱”四项工作,举全县之力做好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文章,加快黄麻纪念园提档升级和七里坪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争取早日建成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做大做强百亿级文旅康养产业集群,打造全国党史教育基地和红色5A级旅游景区。
——重抓工业发展
坚持大抓产业、重抓工业,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推动“工业强县”全面起势,夯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重抓乡村振兴
抢抓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机遇,坚持将产业振兴摆在首位,加快“1+5”特色农业产业链建设,抓实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三大革命”,促进“三个提档升级”。
——重抓优化营商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加快制定“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和考核方案”,势大力沉狠抓营商环境。
恳求“三个更大力度”
支持红安高质量发展
——更大力度支持红安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
刘堂军说,红安有5个乡镇直接与武汉接壤,接壤线达88.3公里,武汉城市圈大通道、武红高速建成后,红安将率先进入武汉“1小时通勤圈”,红安融入大武汉具有先天区位优势和现实基础。
1月5日,红安县与武汉地铁集团正式签订《武汉红安市域(郊)铁路工程建设框架协议书》,“最红安”微信公众号推文4个小时10万+的阅读量,在红安广大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融入大武汉是老区人民期盼振兴发展的朴实愿望,请求市委、市政府在统筹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工作上,把红安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在支持红安撤县设市的同时,支持红安加强与光谷产业园、长江新城的对接,支持将红安经济开发区作为《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2022年重点推进的合作园区。
——更大力度支持红安农业产业化发展
刘堂军说,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根据省市工作部署,“十四五”期间,红安将围绕“1+5”特色产业,实施标准化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名优品牌培育、科技创新提升“四大工程”,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目前,已跟市城投公司对接,拟引进山东寿光蔬菜基地项目,建设500—1000亩的现代化高科技蔬菜基地;还有加强县校合作、县院合作,如2021年12月30日,与省农科院院长焦春海一行进行了座谈对接,就红苕产业和产业技术研究院项目建设等事项达成了合作意向。
恳请市委、市政府出面,争取省科技厅给予“湖北省首家薯芋类产业研究院”授牌,并在龙头企业引进、品牌推介、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大指导支持力度。
——更大力度支持红安打造红色品牌
刘堂军说,当前,按照市委书记张家胜提出的“在红色老区、绿色发展上要走在前、作表率”的讲话要求,我们对标延安、井冈山,推进实施革命文物安全管理标准化、党性教育品牌提升、人才队伍能力素质提升等“八大工程”,着力打造“黄麻起义策源地·中国第一将军县”核心品牌、全国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的示范基地旅游品牌。
恳请市委、市政府在以上品牌打造上给予指导和支持,进一步加大对红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5A级景区创建工作的支持力度,在项目建设、财政资金等方面向红安予以倾斜;恳请市委组织部指导“湖北大别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湖北红安干部学院大别山分院)”规范命名,并按照有关申报程序纳入中组部备案目录管理;恳请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黄冈师范学院等部门加强指导,支持红安申报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
——优化“三三两两”对手赛的竞争机制
刘堂军说,《黄冈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着眼“做实多点支撑”,提出“在县市区开展‘三三两两’对手赛”,推动各县市比学赶超、争先进位,这是开展县域经济提升行动的有力举措。
在具体结对比赛的方式上,建议按照前三名、后三名加中间四名,分三个组别开展竞赛,形成“抓两头促中间”的激励机制,这样各县市竞争的对象更多元,避免人为地两两配对造成发展上的局限和束缚,有利于在动态竞争中整体提升县域发展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