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 优化布局 推动红安茶产业发展

2021-03-25 20:01   余永幸

红安县位于大别山南麓的鄂东北,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近年来,红安县紧紧抓住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历史机遇,将茶产业建设作为改善生态和兴林富民的重大战略举措来实施,取得优异成绩。

一、红安茶产业发展现状

(一)茶园规模情况。全县共有茶园基地面积5.86万亩,主要分布在七里、华河、杏花、火连畈、天台山风景区和老君山、天台山、大斛、紫云、游仙山等五大国有林场,茶叶年产量1800吨,年产值4.23亿。茶叶种植户5000户,户均茶业收入8000元以上。

(二)品牌建设情况。红安曾被定为全省10个重点产茶县之一,“天台翠峰”、“天台云雾”、“红安翠毫”、“老君眉”等品牌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近年来,通过举办文化节、茶业技能大赛、参加博览会、名茶评比以及邀请知名文学家开展文创活动,红安茶叶的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多家茶企业先后荣获国际名茶金奖、湖北名牌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荣誉称号。

(三)龙头企业情况。全县共有茶叶加工厂30多个,年加工能力2200吨。其中,老君眉茶场拥有7个茶叶加工场和1个文化产业园,产业园总规划面积1000亩,不仅是黄冈市最大的名优茶生产企业,也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标准最高的茶文化产业园之一。老君眉茶场先后通过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有机茶认证、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荣获湖北省茶叶行业先进企业、黄冈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林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四)电子商务情况。红安人民自古以来就有饮茶的习惯,主要消费的是绿茶。红安有茶庄135家,但其主要销售产品是外地茶,本地茶叶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来,红安茶叶搭上“互联网+”的快车,通过各大电商平台,积极拓展网上销售渠道,销售额每年都大幅度上升。

(五)产业带动情况。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产业作为农业精准脱贫巩固提升的主导产业之一,通过“茶场+农户”模式,通过茶场的技术和品牌输出,先后带动永河知青农场、华河阳台山村、天台对天河村,火连畈茶场火连畈村、七里颜邹家村、城关铁山村发展茶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增收。

二、红安茶产业资源优势

(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安是宋代理学鼻祖程颐、程颢的故乡,是道教和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红安具有丰富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文化、地方特色产品、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已成为各地游客旅游首选。这些为茶产业与文化历史和自然风貌融合发展提供了独特优势。

(二)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红安地处大别山南麓,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雨充足,土壤肥沃。县北大面积的丘陵低山区植被丰富,生态优良,六大林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三)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大。红安县是湖北省绿茶主要产区之一,也是大别山特色农产品茶叶产业带建设区。国家发改委把老君眉茶列入大别山振兴发展规划重点扶持茶叶品牌。省科技厅把红安县有机茶综合开发技术研究列为科技攻关项目,红安县委、县政府把茶产业作为红安“六大产业”之一进行扶持。

(四)红安茶产业发展迅猛。2017年,投资6000万元的老君眉茶文化产业园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并连续举办了四届老君眉茶文化节,吸引了全国20多家知名媒体聚焦红安,极大地提高了红安茶产业的文化品位和品牌知名度。老君眉茶先后荣获黄冈地标优品、湖北十大经典名茶和国家林下经济种植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三、红安茶产业存在的问题

在发展的过程中,红安茶产业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茶叶加工分散,设备落后。目前红安茶叶加工场多而分散,缺乏整体规划,布局随意,全县大小加工厂有30多家,仅华河镇就有10家以上,且大多是作坊式加工,远远不符合食品生产要求,另外有3个村通过技改项目,引进了比较先进的加工生产线,由于缺乏技术人员,生产线至今不能正常生产。

(二)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全县茶园基地基本上没有抗旱防冻设施,一旦发生极端天气,茶园受灾严重。有的地方水电路均不通,茶农、采茶工生活困难。由于缺乏项目支撑,企业自身投入不足,严重制约茶产业的发展。

(三)品种改良缓慢,产品单一。全县没有茶树无性系良种繁殖基地,新建茶园无性系良种所占比例较小,茶类品种单一。全县茶叶生产基本上只有绿茶。

(四)产业链条较短,市场过窄。缺乏创新意识,守着传统观念,制作传统产品,经营传统市场,采取传统管理,视野不开阔,思路不清晰,产业销售范围仅限于湖北地区。没有充分发挥茶文化、茶旅游、茶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经济效益不高。

四、红安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2020年12月底,县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创新活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生态立县、融入大武汉、统筹大城乡”的“六大战略”,要发展壮大“两红两茶一菜一药”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链,其中“两茶”,一是山油茶,另一是红安茶。湖北省将出台《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红安茶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春天。为了推进红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巩固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增强红安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自豪感。建议如下:

(一)强化组织力量,创新体制机制。要擦亮省定产茶县的金字招牌,坚持“生态立县、科学发展,产业富民、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把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成立红安茶产业发展委员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率,分管领导具体抓,县北乡镇、相关产业局齐抓共建的高规格指挥机构,统筹抓好好茶产业的种植加工、内外贸易、技术推广、科研教学、品牌建设以及配套服务的统筹协调、政策措施的制订完善。要创建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交易批发市场。要建立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评价体系和激励制度,把鼓励、支持、引导红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纳入县乡科级单位年度综合实绩考核体系,发挥考核的指导棒作用。每年要召开表扬大会,对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营造支持茶产业发展壮大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规划引领,整合各方资源。要科学制定全县茶产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林地保护利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等规划相衔接。农业农村部门要负责全县茶产业发展政策制定、技术推广指导、质量安全等工作。林业部门要配足茶学专业工作人员,科学引导茶产业健康发展。发展改革、财税、交通、科技经信、自然资源、市场监管、文化和旅游、环境保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水利、金融等部门要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促进茶产业发展的项目争取、力量优化、技术培训、茶叶打假、财税支持、融资保障、水土保护、依法治污、人才引进、交通运输、基地灌溉等相关工作。产茶区的村民委员会要协助当地政府做好茶产业发展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生态茶园和茶园示范区等相关工作,制定村规民约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管理。

(三)科学优化布局,发挥龙头效应。结合茶产业发展规划和新时代发展茶产业的实际,聘请专家制订红安茶种植、加工、销售等各环节急需解决问题的方案,广泛听取、汲收县“四大家”领导班子、各职能部门、乡镇、村委会及涉茶企业、合作社、农户代表的意见建议。要形成以名优茶为主攻方向,以五大国有林场为骨架、有基地的村抱团发展,以老君眉为主、其他红茶绿茶为辅的发展格局。要强龙头,补链条,在华河、七里建立两个茶叶加工基地,整个小而分散的小型加工作坊,由县领导挂帅成立工作专班,把七里坪颜邹家村等几个村的几套先进茶叶加工生产线利用、运转起来,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省级龙头企业。要划种植保护区,设产地保护,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带基地,连农户,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农户流转承包土地,激发华河及七里周边茶叶村的种茶热情,带动他们创收创富。大力引进新技术,引进专业茶业人才开发新产品,进行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开发。

(四)加大文化植入,搞活营销渠道。一是深度挖掘红安文化底蕴内涵,将“二程文化”、宗教文化、老区精神融入红安茶品牌打造之中,开发各具特色的红茶绿茶品牌。二是利用老君眉文化节,提升到县政府层面上来,政府出面策划,扩大品牌影响力,带动红安茶发展;三是利用互联网,积极发展线上项目,深度挖掘茶文化,建立健全茶叶销售网络,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实现茶企业与消费者的直接对接。四是搞活茶叶流通,鼓励经营者开设茶庄、门店,宣传推广我县的高山有机茶,提高本地茶叶市场占有率。

(五)推进融合发展,加快乡村振兴。要将五大国有林场茶园基地建成五个茶景区旅游示范区,由县领导挂帅出征,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示范区聚集,撬动社会资本的投资激情。要突出差异化、靶向性,结合不同的资源优势、民俗文化,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每个示范区,每年投入项目等资金不少于三千万元,力争5年内建成3A景区。要以茶元素为主题,茶基地为载体,茶旅游为内容,打造茶旅融合,为红安旅游注入茶这个新鲜血液,推进城乡旅游一体发展,辐射带动杏花、七里、华河等乡镇发展茶产业、茶旅游,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早日实现“六大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