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日报】龙潭寺村:“落后村”变身“示范村”

2021-02-24 10:35   黄冈日报   范小翠 通讯员 李登峰

俯瞰龙潭寺村,一座座别墅整齐有序。

黄冈日报全媒记者 范小翠 通讯员 李登峰

在离红安县城8公里处的杏花乡,有一个美丽又恬静的村庄,这是红安县杏花乡龙潭寺村。

临近春节,漫步在冬日暖阳照耀下的龙潭寺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直通家家户户,农户家门口晾晒着腊鱼腊肉,一派浓浓的年味。广场上,孩子们在追逐打闹,老人们在一起拉家常,一片祥和……

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软弱涣散村。村里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党员教育管理不严,连换3任村支书,村民还是不满意。诸多问题导致村里的发展受限。如今,在红安县强力推进村党组织整顿政策的支持下,经过两年的整顿治理,龙潭寺村党总支破茧成蝶,浴火重生,成为引领全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的示范标杆。

接手“半拉子”工程,带领乡亲寻找致富新路

2015年,龙潭寺村引进一个武汉的公司,在村里投资种植中药材和养殖龙虾。因管理混乱,做了一个“半拉子”工程,公司欠下几十万元的农民工工资、土地租金和工程款跑了。

眼巴巴指望有个“富人”带动一下,没想到竹篮打水一场空。

田地依旧抛荒、到处杂草丛生,一派凋敝景象,让在外承包工程的姚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6年,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外界的怀疑,回到家乡,接手了这个亏损的项目,成立了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还清所有欠款。凭借一颗赤子之心,他雄心勃勃地带领乡亲们开启了农业产业化之旅。

2018年底,姚峰高票当选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

成了“当家人”后的一年时间,姚峰便修缮了以前破烂不堪、泥泞的道路,打通了组与组之间的公路,将原本3米的路拓宽到5.5米,同时将主干道刷黑。

吸取失败经验,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

创业之路并非一路平坦。

2016年,姚峰遭遇事业的“至暗时刻”:夏季一场洪水,将几百亩中药材全部淹没,龙虾池也全部冲毁。一夜之间,所有努力付诸东流,损失接近400万元。

“那段时间,人差点就垮了。之前十年磨一剑‘跳出农门’,现在难道又得‘陷于农门’吗?我曾多次在内心问自己。”回忆起创业时的艰难,姚峰感叹不已。

“朴诚勇毅、不胜不休是我们的红安精神,我也决不能放弃。”他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和经验,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主打本地特产红安苕的种植和加工,从外地引进香菇种植和加工技术,养殖小龙虾,做到土地合理利用,项目长短结合。

如今,合作社旗下有1000亩红苕种植基地、100亩香菇生产加工基地、800亩虾稻连作基地、3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综合体,2020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

为村里谋发展,为百姓谋幸福,则为之计深远。

红安苕是红安县的农业支柱产业,红安苕种苗的品质一直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早在2019年,姚峰就开始了探寻红安苕种苗的脱毒之路。与华中农业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经过华中农业大学反复试验,历时1年,红安苕脱毒种苗组培试验终于获得成功。

1月29日,首批5000罐红安苕脱毒种苗正式向红安县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交付。“红安苕种苗病毒会造成叶片发黄,薯块畸形等问题,通过对种苗细胞的多次分裂组培,可以有效分离病毒。脱毒以后,产量增产大概在30%以上,薯形、品质也会有较大改观。”对于脱毒种苗的发展,姚峰信心满满。

发展绿色产业,“落后村”焕发新面貌

阳光正好,记者跟随姚峰来到香菇基地和红苕基地。一路上,春风拂面,一座座白色的大棚在阳光的照耀下蔚为壮观,棚内一棒棒香菇正在蓬勃生长。

村民李秀成正在他承包的香菇大棚内忙着采摘。从前年开始,他不仅在基地上班,还承包了3个大棚种植了5000棒香菇,年收入近3万元。

“村里建立‘村民土地流转+村干部责任制参与+合作社+农户’模式,农户自己承包自己卖,卖不掉的村里负责兜底,这搁以前,做梦也没这好的事。”李秀成高兴地说。

村里富不是富,村民富才是真的富。

龙潭寺村先后引进了三大市场主体,将闲置土地、废弃学校与老村部集中流转、出租,承包给市场主体用于建设加工厂、农家乐,并开发农旅项目。引进浙江台州籍“农业达人”合伙种植水果玉米、小番茄、苹果丝瓜等台湾果蔬,发展观光体验农业;和湖北天门籍小伙子倪勇合作发展虾稻连作。在合作社带动下,龙潭寺及周边村229户贫困户成功脱贫,100多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全村每户年均增收1万多元。

今年,村里还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让全体村民变股民,探索出一条“党支部引路,合作社铺路,党员带路,百姓上路”治理模式,真正做到发展一条绿色产业,带富一方百姓,改变一村面貌。

另外,在政府的帮助下,合作社建立了消费扶贫网点,将周边农户农特产品进行线上线下销售,提高了他们的收入。

如今,这个曾经的落后村焕发了新面貌:基层组织实现了由“弱”到“强”,乡村治理由“乱”到“稳”,产业发展由“小”变“大”,干群关系由“差”变“好”,村集体年收入达20多万元,龙潭寺村成为名副其实的脱贫致富示范村。

“现在班子强了,村里美了,人心齐了,日子越过越好了!”茶余饭后,细数村里近两年的变化,龙潭寺村群众喜上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