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日报】红安财政严格监管精准扶贫资金

2020-10-11 16:17   黄冈日报   毛红平


本报讯 (通讯员毛红平)9月11日,行走在红安县七里坪镇八一村,鳞次栉比的新房,蜿蜒向前的道路,生机勃勃的田野……这些变化得益于该县七里坪镇财政所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全程参与监督。

“我们加强对项目资金及建设进度、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与监管,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红安县七里坪镇财政所所长陈剑锋说。

八一村村委会主任郑喜中介绍,村里以往道路破旧,牲畜乱跑,垃圾成堆。村两委全力整治,实施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等工程,拆除、改造危旧房屋100多间,清理卫生死角和垃圾,人居环境焕然一新。2018年,全村共投入200多万元,建成了标准的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政治生活馆、村史陈列馆、文化广场、农家乐。2019年,修建了当家塘8口,改厕9座,铺设便民小道3000米,翻修升级革命文物两处。村两委还组织志愿者挖掘红色故事、担任红色导游,引来大批游客,使红色旅游成为村级新兴产业。

红安县瑞沣种植养殖合作社位于红安县杏花乡龙潭寺村,成立于2015年3月,是集红安苕种植、香菇生产加工、龙虾养殖等生产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新型市场主体。合作社通过带信息、带项目、带技术、兴产业、帮资金等多种途径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活动,实现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在自然增长的基础上增加230元,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

“我县类似的合作社高达上百家,2020年全县整合1.5亿元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促进产业进一步发展。”红安县财政局长韩晓彬说。

“看病难”“因病致贫”是该县脱贫攻坚中的一块“硬骨头”。该县统筹近2亿元资金支持精准扶贫社会保障兜底,从直接对留守儿童、五保低保户、残疾儿童进行补贴,到体检、医保、医疗救助、专项康复全过程的补贴,为群众生命生活安全提供全方位支持,解决贫困群众后顾之忧。

该县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着力打造一批特色产业,仅2019年利用省级项目资金50万元、自筹资金20余万元,建设现代化的红苕保鲜库,实现年储存红苕50万公斤,村级经济增收4万余元。2020年该县统筹资金1500万元,利用集体经济的组织优势,整合资源、集中发力、精准投向,努力实现规模效益。在部分村安排30-50万元不等的资金,入股企业、投资建厂,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让村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乡村振兴了,环境变好了,乡村生活也越来越好了。2020年该县统筹整合1.4亿元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治理垃圾污水、提升村容村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以前在老湾子,孩子上学每天要走好几个小时,年轻人都出去打工,现在搬到县城,上学、打工都不用愁了。”9月17日,在红安县竹林社区易迁安置点居民说道,“你看,学校就在小区门口,上班步行几分钟就到了。”崭新漂亮的竹林学校、家门口的香菇种植基地、一大批易迁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让易迁群众搬得安心住得更放心。

近年来,红安以统筹整合政策为抓手,在统筹整合资金范围内“因需而整、应整尽整”,按照“大类间打通,跨类别使用”的要求,县攻坚办统一下达项目、县财政局统一分配资金、县主管部门统一行业管理,实质性整合深入推进。在精准精细编制统筹整合方案的同时,严格“负面清单”管理,每个项目必须来自项目库,每笔资金必须明确具体来源、支出方向、精准到村到户。仅去年,该县整合财政资金近8亿元支持精准扶贫,占调整后计划的91.9%。2020年,该县计划统筹整合各级各类财政资金5.6亿元,从生产发展、教育扶贫、保障兜底、生态补偿、村级十有及易地搬迁等六个方面补足短板,增强内生动力,助推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