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黄冈2020防汛救灾观察:勠力同心战风雨

2020-09-08 11:29   黄冈新媒体矩阵   杨辉图片周伟

入汛以来,我市连续遭遇 9轮强降雨袭击,内涝外洪双线夹击,江河湖库全线告急,汛情严峻,灾情严重。

勠力战风雨,共画“同心圆”。

灾难面前,我市紧紧依靠党的群众路线,凝聚起干部群众众志成城防汛救灾的磅礴力量,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了社会稳定安宁。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市先后开展了黄梅袁山村生命大营救、罗田樊家冲“孤岛”大掘进等多场救援行动,累计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 185684人。 

——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全市累计组织劳力90.06万人次、防汛机动抢险人员12.28万人、出动大型机械设备27681台班参与抢险,成功处置各类重大、较大险情153处,确保了长江干支堤、各类水库和水利设施安全,并取得了抗灾自救与灾后重建的阶段性胜利。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依靠党的群众路线这个“传家宝”,我市在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成果后,又夺取了防汛救灾工作的重大胜利。


为了群众:

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现在情况非常紧急,请大家服从指挥,立即转移。” 

7月7日,暴雨如注,浠水县清泉镇夹河水位陡涨,道人桥社区600余名居民安全受到巨大威胁。暴雨中,清泉镇党委书记王爱国手持电喇叭,站在临时征调来的公交车上,对着居民楼一遍遍喊话,最终让600余名居民安全转移。

一切为了群众,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今年汛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在防汛工作中,我们用“转移转移还是转移,避险避险还是避险”的防汛部署作答——

早在2016年,市委书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刘雪荣总结黄冈多年的防汛救灾工作经验,提出了“防汛三大定律”:预案预案还是预案,准备准备还是准备;转移转移还是转移,避险避险还是避险;巡堤巡堤还是巡堤,查险查险还是查险。

今年汛期前,刘雪荣反复提醒各级党政干部,在防范洪涝灾害方面,要预防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和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落实好“转移转移还是转移,避险避险还是避险”,切实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7月8日,刘雪荣签发了黄冈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迅速组织危险区域群众转移》的1号命令,要求对地质灾害点受影响区域、高水位运行水库受影响区域等10类区域的居民,迅速应转尽转。

遵循这一定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防汛救灾工作的第一位,争分夺秒做好转移避险工作。 

6月29日上午,市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专业监测仪器发出滑坡预警信息,英山县温泉镇一天门村刘家山出现20厘米偏移。闻讯后,驻守英山的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火速赶到事发区域开展测量和研判,认定整个坡体正处于临滑状态。当日 11时,一天门村委会组织受滑坡体威胁区域4户10名群众及时转移,并拉起警示线、设置警示牌,防止居民进入。7月6日18时25分,刘家山发生4000立方米滑坡,未造成人员伤亡。整个汛期,全市成功避让12起地质灾害,提前转移群众,避免49户147人伤亡。

7月12日,为确保长江干支堤安全,黄梅县决定对滨江圩、老洲圩、团洲圩三大民圩进行平垸行洪。镇村干部逐家逐户上门做工作,按老弱病残人员先行撤离的原则,劝离群众转移;对转移群众的安置,按照投亲靠友和设立集中安置点的办法进行,严格责任分工,确保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12日晚8时在行洪前,三大民圩转移安置群众1.2万余人。 

7月19日凌晨5时许,麻城市阎家河镇阎家河突发大面积塌方险情。在组织人员抢险的同时,阎家河镇委镇政府调集12辆校车,2小时内将受到险情威胁的5个村586户1800人转移安置。

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在抢险战场上,我们用“绝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的行动作答—— 

7月7日,罗田县骆驼坳镇樊家冲通往外界的唯一公路,在7轮强降雨后大面积塌方,3万多立方米泥石封堵了100余米公路,400多名村民被困“孤岛”。该县一方面组织突击队,沿着羊肠小路将群众所需生活物资手提肩挑送进去;另一方面组织交通、国土、水利等部门力量连续攻坚,经过6天6夜的连续掘进,最终打通生命通道。

7月8日,黄梅县大河镇6小时降下353毫米特大暴雨,袁山村3组凌晨4时许突发山体滑坡, 5户人家房屋被冲倒,9名群众被埋。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下,黄冈、武汉、黄石、鄂州等地消防救援队伍迅速集结,在医疗、电力、通信等部门配合下,从 8日凌晨4时30分开始,展开40多个小时不眠不休的搜救,最终将9名被埋群众全部找到,其中一名80岁的婆婆奇迹生还。

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在灾民安置中,我们用“家一般温馨”地细致服务作答——

7月6日晚至7日凌晨5时,因白洋河水库发生脱坡险情,浠水县一夜时间紧急转移了3个乡镇的28858名群众。安置点不仅给每个灾民配备了简易床、被子、脸盆等生活必需品,还按照一名国家干部、一名公安民警、一名医护人员、一名村组干部的“四合一”模式组织专班,全程服务灾民。

在黄梅县新开镇第二小学集中安置点,7月12日,为解决群众沐浴洗漱问题,县委组织部牵头的工作专班,协调建设过武汉“雷神山”医院的建筑队,用4个小时将学校停车棚改造为一次性可容纳10人的沐浴间;7月14日,为丰富34名孩子的课余生活,退休教师张国锋联手学校的教师志愿者,在安置点开课,开展音乐、篮球、足球等内容的教学;7月19日,黄梅县黄梅戏剧院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来到安置点为群众演出……安置点上受灾群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

整个汛期,全市先后转移安置灾民185684人 ,其中集中安置10464人、紧急生活救助206146人。所有集中安置的群众,都实现了有安全居住地点、有热饭吃、有干净水喝,有医生看病。


发动群众:

凝聚防汛抢险的洪荒之力


“‘66533’要诀要记在心间,六查、六时、五 到、三清、三快请知晓。”

入汛以来,战“疫”中风行一时的小喇叭、小音箱、宣传车,重新在武穴市的大街小巷响了起来。

今年6月底,市防指印发了《黄冈市长江干支堤巡堤查险工作规范》,对巡查队伍的组织、巡查抢护的制度、后勤保障等诸多工作制订了详细制度,成为组织群众、指导群众参与防汛抢险的工作指南。为了让群众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武穴市启用小喇叭走街串巷广泛宣传。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一切为了群众,让我们能够通过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把党的意愿和主张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汇聚起防汛救灾的洪荒之力。

有了群众的洪荒之力,我们在暗夜中多了无数双明亮的眼睛—— 

7月10日早上6点,蕲春县八里湖农场高垸大队农民郑安华,来到自家的稻田里查看苗情,发现田里铺了一层细砂。细砂的中间,有一个碗口大的泉眼正翻着水花。虽然郑安华的稻田距长江大堤有四五百米远,但想起村干部的反复提醒,他第一时间上报了情况。经技术人员研判,确定这是一处十分严重的长江干堤管涌险情。因发现处理及时,未造成不良后果。 

7月19日凌晨4时许,浠水县巴河镇北永支堤 1 号哨棚的巡堤人员正要交接班,走在队伍最后面的五一村村民张寿年和摄湖村村民左远清,突然听到后面传来轻微的水响。两人不放心,没有忙着换班,打着手电,循着水声往回找,最后在巴河大桥下发现了一处直径50厘米的大管涌。经镇村干部群众、武警官兵、民兵200多 6小时奋战,这处险情得到有效控制。

有了群众的洪荒之力,我们在战斗中涌现出许多凡人英雄——

7月1日,团风县团风镇廖家湾村在家的300 多名劳力,最早一批走上举东支堤血防圩防汛火线,时至今日仍在坚守。因举东堤发生险情,血防圩这道单薄的民堤,在长达两个月的汛期中,成为举东堤最后一道防线。7 月12日,血防圩连续出现脱坡和漫堤重大险情,这支平均年龄近 60 岁的队伍,披着编织袋在雨中连续奋战12小时,搬运二三十公斤的木桩300多根,筑子堤70公分高,在历史最高水位保住了圩堤不倒。 

7月8日中午11时30分,黄州区路口镇谢家小塆村村民刘杰在巡查时发现,距长孙堤堤脚100米处树林中,出现了水面翻花。刘杰判断这是一处管涌,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7月11日黄州区防指对刘杰进行表彰,给予5000元奖励,但他当场捐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把这5000元捐出来,给大伙改善伙食。”

有了群众的洪荒之力,我们在危难时多了无数无私的力量—— 

7月19日,麻城市阎家河叶家垸地段突发大面积塌方,最深处 10 米宽河堤被淘空一半,情况万分危急。经专家会商,决定采取“投石固脚”抢险除险。

早上7时30分,麻城市防指向麻城市石材协会发出求援指令;8时40分,第一批满载石料的大卡车就赶到了抢险现场。当天,协会140多家成员企业尽数上阵,免费出车,免费供料,援助重量 1.5吨以上的大型石材 8000多立方米,价值近百万元,为抢险作出了重要贡献。

闯过生死考验的战“疫”火线,又逆行防汛的战场。7月7日,市区卫生健康防汛志愿服务队成立,48名白衣天使穿上志愿者的红马甲,对长江干支堤的查险值守人员和避险转移的安置群众开展健康检查诊疗服务。今年汛期,仅市区,就有150多支志愿者队伍活跃在防汛抗洪救灾一线。

有了群众的洪荒之力,我们在防汛一线上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智慧—— 

“堤身渗出的如果是浊水,马上报险;如果是清水,则表示情况还好,但要持续进行观察。”入汛以来,40 多名银发老人主动走进了黄梅县小池镇桥头堡社区的防区。他们不仅成为黄广大堤上巡堤查险的“活地图”和“活字典”,还通过言传身教对年轻人开展防汛传帮带。

堤脚清障,让隐患无处藏身;一路亮灯,让巡查一目了然;物料靠近哨棚,让抢险更加主动……在长江大堤武穴段,村民群众在防汛一线紧盯问题,找症结、出点子、“开药方”;防汛督导组的干部们在防汛督查中不仅查问题,还虚心向群众学习,认真听取建议,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消化吸收并加以推广,形成一个又一个长江防汛的新成果。

防汛期间,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的共同努力,我市先后成功处置各类重大险情16处、较大险情137处,确保了长江干支堤、重点中小河流、各型水库、重点交通设施的安全,取得了防汛救灾的重大胜利。


依靠群众:

自力更生让家园更加美丽

5月份种下的水稻,6月22日全部被淹;6月26日补种,7月6日再次被淹。7月12日,罗田县双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俊,今年第三次种上了秧苗。他说“:我始终坚信,只要吃得千般苦,定能收得万担粮。”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勤劳的双手重建家园,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受灾不言灾。在灾难面前,奋力自救是群众的第一行动。 

7月8日强降雨,位于龙感湖工业园的丰帛公司7个生产车间全部进水,原料、成品基本报废,机器设备和电路板过水,损失700多万元。水被抽排后,公司外请内联,组织所有可以找到的技术力量,对设备进行紧急抢修。到7月13日,有5条生产线重启。

被淹时,组织收割机、运输车、烘干机抢收抢晒;退水后,又调集旋耕机、无人机抢耕抢种。7月13日至22日,湖北谷开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金安组织员工日夜奋战,不仅将1500亩受淹早稻收成抢回一大半,还让 1600亩晚稻焕发生机。

同样也就在这10天里,在地方党委政府、市场主体、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受灾严重的浠水县陈庙河片区 3.04万亩农田全部复绿,创造了生产自救的“陈庙河经验”。

大灾更大干。在灾难面前,不胜不休是群众的共同志气。 

7月6日至8日,黄州连续强降雨,多处严重积涝。从 6 日夜起,伊利黄州分公司门前马路“成河”。当晚,公司组织不当班的员工,用160个自胀袋在厂门前筑起一道高30厘米、长35米的子堤;7月7日上午,厂区出现内涝,在防汛自胀袋告罄的情况下,公司组织 60 人次赶制一批沙袋,于当晚在门前筑起了第二道堤;7月 8日上午,工厂员工又与前来增援的武警官兵一道,再次加固厂区门前的子堤。水灾期间,公司连续 3次筑堤挡水,没有停过一天工。

318 国道张八塘路段被冲开30 多米长的缺口,10小时打通;省道323鱤鱼咀段700余米路堤挡墙和边坡垮塌,8 小时除险;匡河镇西河多处河堤垮岸,两天两夜恢复。今年入梅以来,罗田一度成为鄂东暴雨中心,受灾严重。7月9日,暴雨初歇,罗田县第一时间召开防汛救灾战地现场会,全县干群吹响了抗灾自救“冲锋号”。

青山一道同风雨。在灾难面前,互相扶持是群众的真情流露。 

7月6日,湖北贵族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暴雨进水,仓库里价值几千万元的货物需要赶快转移,仅靠人力和一台叉车难以完成任务。经过黄冈产业园的协调,从未有过交道的齐腾科技公司免费派出了一台叉车赶到了贵族公司。经过8个小时连续奋战,抢在水淹之前把货物转运到了高处。

洪水无情,人间有爱。7月6日,湖北科峰传动设备有限公司被水围困,抽水泵不够用,精贵的进口设备面临危险。一个求援电话打过去后,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公司二话不说,迅速将5台抽水泵送往科峰传动公司。得知伊利、中粮抽水泵不够用,科峰公司又把星晖借给他们的5台抽水泵“转借”给伊利、中粮。危急时刻“搭把手”,艰难时候“拉一把”。这样的动人故事,在汛期不断上演。

据统计,在汛期,我市有 485 家工业企业受灾,通过抗灾自救,95%以上的企业在7至10天内就恢复了生产,所有受灾企业在8月中旬全部复产。全市农作物受灾413.39万亩,其中绝收面积52.66万亩。通过抗灾自救,截至8月24日,全市完成改种补种 52.28 万亩,改种补种率99.3%。


9月8日《黄冈日报》头版

9月8日《黄冈日报》2版

来源:黄冈新媒体矩阵(黄冈日报全媒体制作,记者杨辉,图片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