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县委批转的县政协2019年工作要点安排,县政协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就我县“精准灭荒”工作开展专题协商调研座谈会。
为确保这次调研座谈取得实效,县政协副主席陶鸿同志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并到十堰市竹溪、竹山两县实地学习考察了当地精准灭荒工作开展情况,县政协主席徐鼎荣,副主席刘美华、谢海兵、陶鸿、叶金容、阮伟,秘书长石胜芳,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县林业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对我县精准灭荒工作进行了现场调研。
2019年9月29日,在县委党校召开精准灭荒专题协商调研座谈会。会上,县林业局副局长汪家寿作了题为《坚持绿色发展新理念 争创精准灭荒新作为》的工作汇报,介绍我县精准灭荒工作情况。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结合工作实际,从精准灭荒工程的重要性、我县对精准灭荒工程的财政投入情况、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情况、如何维护造林灭荒成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发言。参加座谈的政协委员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也都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很多宝贵建议。县政协主席徐鼎荣、副县长高红英在座谈会上分别作了讲话。
大家一致认为,近两年来,红安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的战略部署,强化领导,突出质量,创新机制,强力推进,作为“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之一的精准灭荒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做法及成效
我县精准灭荒三年总任务15052亩,狠抓“四个推进”,两年共完成17001亩(其中2018年省级核查合格面积11053亩,2019年县级自查面积5948亩),完成率113%,提前一年完成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在黄冈市排名第一。在造林质量、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1、加强领导,高位推进
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责任。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全县精准灭荒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由林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专班,负责全县精准灭荒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导协调和督导推进工作。各乡镇相应成立领导和组织机构,建立乡镇党委委员包片、乡镇驻村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小班、林业部门包技术服务和种苗保障的包保责任体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二是强化发动。抢抓春季植树造林黄金期,召开全县精准灭荒行动动员大会,迅速启动春季植树造林大会战;秋冬时节召开精准灭荒推进会,对苗木栽植质量开展“回头看”,加强苗木补植补造,开展后期抚育管理;每年植树节期间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同时通过媒体报道、发放宣传图册、驻村
工作队深入村组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三是强化整合。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和协调发展理念,把精准灭荒工程与全县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林业产业、义务植树等结合起来,结合林业、农业、交通、水利、旅游等专项发展规划,整合项目、资金、人员等资源要素,把精准灭荒作为生态工程、产业项目来抓,做好结合文章,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提高精准灭荒综合效益。
2、突出质量,科学推进
突出“三个精准”:一是精准识别。精准识别荒山地块是实施高质量灭荒的基础。采取乡镇核查与县级抽查相结合的办法,组织专班人员对省下发我县的疑似荒山进行全面识别。先由所在乡镇集中时间对疑似荒山小班进行逐一核查上报,然后县林业局组织专业人员重点对高山、远山、石头山等“硬骨头”小班进行现场抽查,并对核定的小班逐块标注,确保地点精准、面积精准,严防基层弄虚作假、舍难求易。同时对全县荒山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对疑似荒山进行补充调查,确保不漏一块。所有小班录入全省造林信息系统,并按分布乡镇、造林年度、造林方式、造林树种、小班面积等绘制精准灭荒工程图,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二是精准指导。科学制定荒山造林实施方案是实施高质量灭荒的关键。利用院县合作契机,争取中国林科院派专业团队为我县精准灭荒提供技术支撑,编制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提供跟踪服务。按照“成活是硬道理,成
林是硬政绩”的要求,严把整地关和栽植关,特别是严把苗木质量关,推广枫香、乌桕、湿地松等适宜我县生长的树种,建设保障性苗圃,大力培育良种壮苗,全面推行大苗、容器苗上山,大大提高栽植成活率。三是精准栽植。精准栽植是实现高质量灭荒的有效途径。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立地条件较好、集中成片的地块,积极支持市场主体通过林地流转实行规模化造林,以油茶等经济效益好的树种为主,发展经济林;对立地条件较差、地势陡、较分散的荒山,以政府为主导,由林业部门组织专业造林队伍实行工程化造林,以栽植湿地松、乌桕、枫香等树种为主,由专业造林队栽植一年、管护两年、合格后转交所在村抚育管护;对城镇附近的荒山,则规划为义务植树基地,由部门和社区包片绿化。
3、创新机制,高效推进
实现“四个创新”:一是创新推动。把精准灭荒工程纳入“雷霆行动”重要督查内容,推行“六个一”工作机制。即精准灭荒工作专班在造林期间工作“一天一通报”;县委、县政府“两办”督查室对各乡镇精准灭荒落实情况进行“一周一督办”;3月底开展一次全面“回头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5月份开展一次全面自查,对造林成活率不达标的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并加强对合格小班的抚育管理;9月份再开展一次全面抚育管理;11月份,针对省级核查结果结一次硬帐,对考核落后的乡镇进行约谈,并限期整改。二是创新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
场参与的原则,多层次、多形式推进造林绿化。全县精准灭荒主体主要有农户或委托专业队造林、林业部门承包造林、企业流转造林、村集体造林等。在已经完成的精准灭荒面积17001亩中,农户或委托专业队造林9036亩,占53%;林业部门承包造林5825亩,占34%;企业流转造林1525亩,占9%;村集体造林615亩,占4%。三是创新管护。重视新造林抚育管护工作。发挥所在村组情况熟悉、管护便捷的优势,引导造林主体与村组签订管护协议,确保每个小班都落实管护责任人,适时对新造林进行松土、割草、清杂、补植等抚育管理,确保造一块、成一块。同时结合生态扶贫工作,在全县选聘以贫困户为主的生态护林员开展森林防火、护林巡山等工作。四是创新投入。建立完善精准灭荒奖补机制,按照精准灭荒实际完成面积,在省政府每亩600元奖补基础上,申请县财政每亩配套300元,验收后一次性结算。通过落实配套奖补资金,吸引激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精准灭荒工程,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县精准灭荒及林业生态建设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配套资金未到位。我县精准灭荒资金补贴标准为1200元/亩,其中:省级专项资金补助600元/亩、县级配套300元/亩、业主自筹300元/亩。经报县政府同意,“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项目资金已纳入2019年度财政资金统筹,目前我县完
成精准灭荒总面积1.7万亩,县政府按每亩300元配套,需配套资金510万元。所需配套资金未兑付到位,制约相关工作的开展。
2.造林管护难度大。造林灭荒工程容易受到天气因素制约,由于投入不足及干旱天气影响,草荒现象严重,后期管护难度较大。尤其是今年,我县遭遇多年未有的伏秋连旱,对造林成活率影响明显。
3、林业生态建设任务艰。一是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内容不够完善,制度落实缺乏有效监管,群众参与自觉性不够。二是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林业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等尚未全面建立,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性森林保险、林权流转、三权分置等林改配套措施尚需更加完善。三是全县低值低效及纯林面积比重过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形势严峻,林业生态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三、工作建议
精准灭荒工程作为“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之一,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巩固提升任务还很重,要进一步强化措施,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快速度、高质量地抓好推进。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全力提升精准灭荒工程。一是加强抚育管理。把后期管护放在突出位置,逐块落实管护主体,压实管护责任,强化管护措施,切实加强对新造林中耕、除草、补植等抚育管理,设
置禁牧区防止牲畜危害,加强森林防火,确保新造林成活成林。二是高质量完成补植补造。抢抓时节,对成活率不达标的地块全面进行补植补造。三是落实奖补政策。县财政部门要积极筹集并及时拨付上级奖补资金和县级配套资金,同时做好精准灭荒项目资金监管工作,确保资金发挥效益。
2、聚力推进退耕还林工程。一是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在重视生态恢复的同时要兼顾经济效益,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二是强化部门间协作,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切实推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提质增效。三是在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坚持以发展油茶、青茶等“两茶”基地为主,走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的特色发展之路。
3、奋力打赢林业生态保护硬仗。按照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雷霆行动”要求,聚集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林业生态保护。一是严格林地管理,依法治林。严厉打击开山毁林、乱砍乱伐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将全县重点林区的天然林和生态公益林纳入生态红线进行严格保护;二是打好松材线虫病防治攻坚战。做到“四个加强”:加强疫情普查精准防治、加强专业防治队伍建设、加强疫木清理过程监管、加强落地复检和检疫执法;三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切实做到“四个抓好”:抓好广泛宣传教育、抓好野外火源管控、抓好火灾应急处置、抓好
森林灭火队伍建设和培训。
4、着力打造通道绿化升级版。通道绿化水平不高是我县生态建设的一块短板,特别是公路、铁路等可视范围内区域和省市县交界的“三不管”地带。对全县每一条县级以上公路,要制订绿化工程升级实施方案,增加绿化范围,提高绿化标准,落实管护责任。
5、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生态工程。将乡村绿化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在乡村振兴中找准林业定位。一是建设美丽乡村,不断拓展生态空间。以省级绿色示范乡村、国家森林乡村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绿色示范乡村、生态文化村、森林人家建设,实行差别化绿化,形成一村一品、一湾一景的生态特色。对我县乡村原生植被、自然景观、古树名木、小微散湿地和野生动物等可进行挂牌公示,制定保护制度,落实保护措施。二是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助推乡村经济振兴。积极谋划项目,支持油茶、青茶、花卉苗木、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等林业产业的发展,力争每一个村有一个林业产业基地,产生持续稳定的收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及乡村经济振兴。
6、致力推进林业体系改革。一是巩固完善国有林场改革。认真落实我县关于国有林场改革的相关会议要求,争取政策支持,将编制纳入全额财政预算,盘活盘强国有林场;强化国有林场的公益性质,搞好生态建设。二是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力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意见》,推行
集体林权“三权分置”,推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健全林业筹融资机制,建立林权交易平台,广筹林业建设资金;三是强化林业执法队伍建设。森林公安转隶至公安部门后,林业行政管理只能依靠林业部门相关机构承担,人员力量不足,执法水平有限,要及时认真研究我县执法队伍人员编制及财政供给等问题,加强队伍的能力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
7、努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用制度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生态职能,明确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责任,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切实用好考核评价的“指挥棒”,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严惩重罚,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