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50多天没回家,说不想家,那是假的。”3月13日,站在红安县上新集镇郑家冲村防疫卡口旁的驻村工作队员老石搓了搓手,哈了口气,缓缓说道。这天上午,我们坐在郑家冲村部办公室,从村书记李德文的叙述中,一点一点还原40多天来的抗“疫”春耕点滴。
郑家冲村,位于红安县上新集镇北部,多山林,少耕地,两面靠山,主路沿着一条小河蜿蜒直上,通往镇区的水源地——郑家冲水库。大部分房屋依势而建,星点散落在山沟的两侧。
从前的郑家冲,是典型的贫困村样貌: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湾,山地丘陵地貌,两面靠山,南面被郑家冲水库截断,田地都是挂坡地、冷浸田,土地贫瘠,缺乏村级经济载体,农业靠天收,交通不便,经济孱弱,七成村民选择外出务工,是名副其实的“穷山沟沟”。2016年,响应党中央脱贫攻坚的号召,红安县委政法委派出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选派卢长海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而他们与郑家冲的老老少少的“特殊缘分”,因为2020年2月初的一个紧急通知,被添上了更加浓厚的一笔。
最忠实的“伙伴”
2月2日,接紧急通知,驻村扶贫工作队就地转为疫情防控工作队!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的卢长海,顾不得家里的琐事,随手抓起几件替换衣物,就坐上了工作队集中前往村部的夜车。与全村党员一起,设卡口、竖标语、发放《一封信》、挨家挨户摸排建立台账。武汉返乡326人,黄冈返乡1人,其他地区返乡34人,这是他们初到的几天跑下来的“战果”;“勤洗手,勤通风,莫出门,有什么困难,给我打电话。”这是他们重复得最多的话语;一个“电喇叭”和一副口罩,这是他们最忠实的伙伴。
最“崎岖”的日常
座落在郑家冲水库那头陈丹仲,是老卢他们心头的第一个牵挂。脚程8里路的小塆,住着6位五保老人。疫情期间,大家都不能出门,老人生活怎么办?头疼脑热怎么办?一系列的问题,工作队必须直面和解决。山路崎岖,车辆不便通行,想要过去只能靠步行。而完成一个人的体温测量只需要短短的几秒钟,但往返一趟,却需要一个多小时。手提肩扛生活物资的工作队,抱着“不漏一户,不掉一人,不断一天”的坚定信念,深深浅浅的脚印,踏满了水库旁的泥泞小路。一个来回走下来,常常大汗淋漓,但他们说,这只是他们“最崎岖的日常”。
最“危险”的“谈判”
一次“谈判”的紧张氛围,曾牵动所有人的心。2月初,村里出现了一名确诊病例,根据规定,家属需要进行隔离。抱着自己没有症状就没事的想法,患者的几名家属不愿意配合工作,情绪激动,十分抗拒。“你们又在骗人,去县里隔离像坐牢一样,凭什么叫我去!”家属中的两名老人越说越激动,口罩都拉下了半截。看着一度面临失控的场面,再看看身上有限的防护措施,前来劝说的人,心里都有点发怵。“你们不相信我们,总得相信村里的年轻人吧?隔离措施是为你们好,政府也会照顾好你们的生活,我来担保!”老卢拉开前来劝说的众人,自己却向前踏了几步。如果说这是一场战斗,那么他全部的“装备”就是一副口罩,和一颗为群众服务的心。最终,“交战”的双方各退了一步:家属中年轻人去县城隔离点隔离,而两名老人,考虑到年事已高,抗拒情绪严重,按照相关政策,折中选择居家隔离,生活由工作队和村里协同负责安排妥当。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从被隔离起,工作队一刻不忘关心帮助患者家属,多次送去生活、防疫物资,米面粮油菜,事无巨细,患者家属从一开始的不配合,也逐渐趋于平静、理解和支持。在工作队和村干部的精心服务下,全家人平安度过隔离期,整村也再没有一起感染的情况发生。
最暖心的传递
一个普普通通的电话,也曾引发一场情况紧急的“爱心传递”。“李书记吗,我实在是冒得整了啊,看你能帮下忙不……”贫困户李大叔在无奈与焦急之中,向村委打来这个求助电话。原来,李大叔的女儿,一直以来患有抑郁症。从外地返乡携带的四种需要长期服用的药品,已经所剩无几。事态紧急,想着众人拾柴火焰高,老卢随即将求助情况发到了单位的工作群。李大叔的包保干部余维果,此时正在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接到消息的他,将手中的工作交接好,立即赶往城区许可营业的几家药店,四处辗转寻找到了三种药物。政法委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信息员小韩,接到消息后也表示关切,并表示立即与精卫中心联系,帮忙寻找药品。当天下午6点,精神卫生中心传来回复:县精神病医院有药!正当所有人为找齐药物而高兴的时候,如何送到李大叔手里却成了问题。精神病医院距离郑家冲村四十余公里,需要穿越4个镇区,在疫情防控交通管制的情况下,似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事。通过多方求助,次日晚上,多次“换乘”的药物,在郑家冲村部集合,由老卢亲自交到李大叔的手上。
“真没想到自己没抱很大希望的一个电话,却牵动了这么多人,大家为了自己一个小小的要求全力帮助,同我这样的普通老百姓这样的贴心,我们全家这段时间一定不外出、不串门,全力支持你们开展疫情防控!”看着手中辗转送达的包袱,李大叔激动不已,连连感谢。在场的人看着李大叔的笑容,心底也涌现出无比的自豪。
奔小康的领路人
如今的郑家冲,是典型的新农村样貌:公共文化愈加丰富,老年人照料中心、四点半学校、文化广场、体育广场、百米文化长廊穿插在村头巷尾;基础设施愈加完善,26个监控探头换来村民“祥和夜”,70余盏各式路灯照亮茶余饭后“小广场”,13个大型垃圾转运箱、1座公共厕所拉起全村环境“净化网”,3公里通村公路、2公里便民小道、1.4公里四好公路联接村民致富的新盼头,还建起4座拦水坝、2口门口塘。入股金鸡分红、光伏发电、新建油茶基地,2019年村集体收入达9.5万元。到2019年底,郑家冲村达到贫困村出列“十有”标准,实现全部脱贫,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当下是决定疫情防控进程的关键时期,也是春耕生产的好时节。时令不等人,政法委驻村工作队和郑家冲村两委坚持一手抓抗疫、一手抓帮扶,在做好防控疫情的同时,全力做好春耕复产准备工作,确保春耕有序“开篇”,目前已组织全村所有的小组开始春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