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气连枝 共盼春来——记湖北省红安县一个小山村的抗疫历程

2020-03-12 15:44   程小花

战“疫”打响

鼠年,一场疫情在神州大地肆虐。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展开了抗疫的斗争。我的家乡,湖北省红安县的一个小山村,也在抗疫的行列。从战“疫”打响到黎明破晓,在居家隔离的日子,每天我都被朴素的乡情,被人民的力量打动着。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记下了这难忘的一页。

腊月23,我回到了家乡,村子里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在外务工的游子陆续回到了家乡,乡亲们进进出出,到街上采办年货 。新修的公路拓宽了,路上的小汽车更多了。党中央在政策上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尤其是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农民们的生活更好了,乡亲们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无病无灾,多挣点钱。乡亲们的愿望一向朴实而真切,岁月静好,莫过于此吧!

然而,宁静之下是猝不及防的灾难,大时代的灰尘落下来,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我县离武汉很近,在武汉学习工作的人很多 ,我们村亦不乏从武汉回来的乡亲。电视、报纸、手机新闻每天都在通报最新疫情,数字的上涨牵动着每个人的心。

开始,对于处于偏僻乡村的乡亲们来说,接受信息的敏感度不够,村子里主要是老人及留守儿童。他们文化程度不高,虽有电视但信息仍处于滞后状态。

在这个时刻,我们村年轻一代自己建立的家乡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群主是村的一位哥哥,一名从乡村求学出去的医生,联同其他成员,首先在群里拉响了警报。

“各位乡亲,我住在武汉,最近这个肺炎真的很严重,传染性很强,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一位住在武汉的姑姑首先给我们发来了前方预警。

“大年初一,告诉你们的爸妈,不要出去串门,拜年,万一传染了就麻烦了。 ”一位久居县城的叔叔温馨提醒道。

“出门要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 医生大哥已返乡,他以专业的口吻给弟弟妹妹们开了一剂药方。

……

一石激起千层浪,年轻一辈互相转告,并把消息转告给不太识字的老人和还不太懂事的小孩子。其中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不串门,不拜年。微信群的提示马上立竿见影,新年伊始,各家各户都待在自己家里,不像往年一样家家户户串门拜年。

虽然病毒将我们隔离在家里,但隔离不了问候与关心。乡亲们采用电话拜年,微信拜年的形式,家乡群里在初一那天掀起了拜年的高潮。


村外的马路上,村书记开着车子,用喇叭告诉人们不要串门不要聚集。村干部上门量体温发口罩,每个村口都设置了卡口和路障,给武汉返乡人员量体温,乡亲们的防疫意识全面提起来了。 去菜园摘菜的大嫂大妈,纷纷戴起了口罩,有意识地保持着距离。村里有位青年本来要在初八举办婚礼,他主动推迟了婚期,第一时间在家乡群公布了延后的消息。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有些长期在外打工的村民,本来准备过年了又继续出去打工,这一次却被病毒阻隔在家里三四十天。他们没有新鲜蔬菜吃,乡亲们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通过工作人员把一包包新鲜的蔬菜送到需要的乡亲手里。医生哥哥长期在江西上班,他的父母随同住了半年,也没有种菜。他却说:“我们家这三四十天的蔬菜,都是乡亲们通过工作人员送来的,基本没有买过!“共克难关,共战疫情,这些豪言壮语乡亲们并不会说,却用行动实实在在的诠释着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中华传统美德。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党和政府更是送来了他们的温暖,村干部年庚叔叔骑着三轮车,戴着口罩,给乡亲们送来了兄弟省份支援的蔬菜,有毛豆、辣椒、棒棒菜、豆瓣酱等等。菜用塑料袋装成一包包的,那么多自然村那么多户,这又得花多长时间整理、分拣? 这不仅仅是蔬菜,更是党中央对疫区人民,对基层百姓的关爱。

唐朝诗人王之涣写诗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表达了对朝廷统治者不关心边塞将士的失望之情。宋代欧阳修亦说:“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我想说:谁说春风不度玉门关,不到天涯的?党中央的春风越过山峦,越过河流,已经吹到了山区亿万百姓的心田,山乡陌上花儿向阳开,大家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些蔬菜来自各个兄弟省份,他们情暖荆楚大地,心系革命老区,这份袍泽之情,手足之义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 中国人的团结互助让世界刮目相看!

病毒把人们隔离开了,但是并不能隔离快乐。隔离在家的日子,乡亲们自娱自乐。不出门,不聚集,不给国家添乱,就是最大的爱国爱家乡!

打开朋友圈,或者是翻看我们的家乡群,你总能看到一幅幅的美食秀。看,那金黄的蛋糕,似乎是十五的月亮,香味好像从手机屏幕溢出来,正是堂弟媳的杰作,心灵手巧的她说是从抖音里学来的。

“昨天包饺子,今天包包子,一天都是吃。”这是邻居小朋友的朋友圈,原来他的大妈挺会和面的,一家人变换着法子吃面食。

疫情之下,造就了一批糕点师,面包师。即使是在乡村,也有不逊于城市的潮流。

大人们一边看电视,关注最新疫情;一边在家剥花生,为春天播种做准备。年轻的父母在辅导孩子学习之余,拍同款火爆抖音,劳逸结合。 孩子们跳跳绳,锻炼身体。有些不能吃到真蛋糕的小朋友,就自己和泥巴做玩具蛋糕,望梅还真能止渴!

病毒隔离了人们,并不能隔离孩子们的求知欲。他们在家中上起了网课 。前排邻居一家有两个孩子,大女儿读初一,小女儿读一年级,她们分别用爸爸妈妈的手机,孜孜不倦地学起了网课。

有一位高三的学子家里没有网,但是方法总比困难多,他把小凳搬到邻居的屋檐下,认真地学习。古有凿壁借光,囊萤映雪,今有莘莘学子借网上课。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好,有赖于年轻一代!

捐款买口罩

疫情暴发后,我村多数百姓并没有口罩,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这时,村书记程道发召开村委会,第一时间号召广大党员给村里捐款,用于购买口罩。这一提议得到了热烈的响应。程道发亲自带头,七里坪镇驻村干部刘波身先士卒,村委会成员争先恐后,一时间捐款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退伍军人程建新得知这一活动后,踊跃捐款,他说:“我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党员,为家乡出力责无旁贷。”老党员程儒家每天关注疫情,在第一时间为家乡尽绵薄之力。村民程良忠住在县城多年,情系桑梓,他除了每天在家乡群殷殷叮嘱防疫注意事项外,也奉献了自己的爱心。

一些在外工作的乡亲们也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多年退休的老干部程宗坤积极响应,还有程宗胜、郑义平、曹红专……由于版面关系,不一一列举。程宗秋、程永忠、程宗文,都是我村走出去的教育界精英,都在第一时间捐献爱心。


他们是农民的孩子,从故乡走出去,从群众中来,即使到了天涯海角,只要家乡一声召唤,立马回应。树高千丈,永远不忘根在哪里。

普通村民郑海霞在深圳打工,过年没回乡,也捐赠了善款。她说要是条件好就多捐点。我想说:无论捐多还是捐少,都是一片赤子之心,不为名,不为利,万众一心,只为战胜疫情,护我同胞周全!

“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正如一位哥哥所说:“那份浓浓的乡情,那永不改变的乡音,那永恒的山和水,让大山的孩子充满力量,永远向前。”无论是留在村里的乡亲,还是走出大山的孩子,始终不忘这片热地和土地上的父老乡亲。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村边的卡口24小时有村干部和志愿者把守着,严防进出,把好疫情防控关,誓不让疫情向农村地区扩散。人心齐,泰山移,全村上下紧紧拧成一股绳,汇成一股战疫情的强大力量。

最美逆行者

抗疫期间,乡村医生程宝波不仅为村里捐款,还坚持站好岗,恪尽职守,逆行为病人看病打针。他没有防护服,没有护目镜,只有一只简单的口罩。也许没有媒体关注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但这份坚守和勇气同样令人敬佩!

在战疫情的队伍中,有一个非常忙碌的身影,她就是年轻的妇联主任闵小玲。每天,她开着车子进出村里,到镇上去为乡亲们采购物资。入户调查、宣传、排查,她和其他党员干部一起,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把党的方针政策,关心温暖送给乡亲们。

她有50个工作群,每天手机响个不停。她会在深夜给急需的群众送各种物资:奶粉、药物等。学生上网课之后,应乡亲们的要求,她又代买一批本子和笔,解决了学生们的燃眉之急!她用女性特有的细心、耐心和柔情,为抗疫注入一股坚韧的力量。她负责计算机,每天要在电脑上操作各种表格,由于长时间看电脑,眼睛接近于得飞蚊症的状态。她谦虚而又低调,并不愿意接受采访,淡淡的说这没有什么都是她应该做的。


在闵小玲的身上,体现了基层党员很高的政治觉悟,正是她和广大村委会党员干部的努力,我们村的防疫工作做得很好,没有出现一例疑似病例。

闵小玲,当之无愧的战“疫”玫瑰!像她这样的基层党员很多,由于隔离在家,缺少必要的材料,很遗憾不能一一呈现。我想说,正是你们和村委会无数逆行者的努力,才会有抗疫的胜利! 也许我们并不完全认识你们,没有见过面,但我想和乡亲们一起对你们说一句:“辛苦了,谢谢你们!”

随着全国上下战“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我县新冠肺炎疫情也得到了扭转,新冠肺炎患者已全部清零,这是一场伟大的战争,一场在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我们坚信,中国必胜,人民必胜! 我想用一句话来总结,960万平方公里的山川河流,一直在被守护,守护他的,从来都不是超人,是14亿同根的家人,最强大的超能力,是我们共同的名字:中国人!

站在村子一角,放眼望去,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稻田里,金黄的油菜花绽放。小路边,杏花吐蕊。春意盎然,春天已经来到。勤劳善良的乡亲们在党的领导下,将继续努力奋进,同气连枝,共迎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