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黄安,真不简单,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1927年,黄麻起义爆发。这首歌谣生动表现了红安(新中国成立后,黄安改名红安)人民紧跟党走、全民参战的场景。
93年后,一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斗骤然打响。这一次,红安会拿出怎样的表现?
“像当年一样,男将女将,全民参战。”实地走访追寻,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印象深刻。
3月7日,红安最后4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实现确诊、疑似、无症状感染和密切接触“四类人员”清零,连续16天无新增确诊病例,疫情风险等级从“中”降到“低”。
跟我上!
敢于担当的冲劲
陈乾坤怎么都没想到,作为县住建局局长,自己有一天会穿戴防护装备,带着10名工人走进隔离病房。
2月13日,红安县第二所“小汤山医院”——县中医医院新院区启用,医护人员发现,紧急改造的重症隔离病房内电源插口不足,一些医疗、监控设备无法使用。
改造工程负责人陈乾坤迅速到达现场。平时,他打个电话就能搞定,但这是战时,看似容易的事却异常艰难:病房住的都是重症患者,呼吸机一刻不能停,工人必须带电作业,更要直面感染风险。
“不要怕,你们跟着我进去。”没有丝毫犹豫,陈乾坤开始穿防护服。进了病房,他隔着面罩向医护人员问明要求,指挥工人施工。7个多小时后,插口全部加装到位,出来时,他才发现全身湿透。
刘辉坦也没想到,作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自己临近退休时会到社区任第一书记,管起琐碎繁杂的“小事”。
红安与武汉、孝感接壤,春节前回乡9.39万人,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社区更是重中之重。大年初一,县委决定,由县级领导到社区任第一书记,靠前指挥。
金沙社区是红安最大的社区,户籍人口4.5万人,社区和村组干部加起来只有20来人。大年初二,刘辉坦“走马上任”。当时,社区已有发病病例8例(后全部确诊)。
他组建临时党委,把22个包保单位的364名党员纳入管理,与村组干部、志愿者力量整合,对社区展开第一轮摸排,首次建立起完备的居民信息台账。
“疫情防控要打总体战,只有把党员调动起来,才能带动群众。”刘辉坦说,光靠几个社区干部,这个仗打不赢。
大年初四,他决定对社区下辖的红华小区封闭管理。此后,党员代购、“四类人员”排查等工作全面展开。到3月7日,金沙社区的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我们来!
顾全大局的气度
武汉市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一声召唤,3000多红安子弟“逆行”出征。他们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为“两山”医院神速建成贡献力量。
完工后,所有工人必须隔离14天。武汉资源吃紧,试着与红安商量:能否接一部分回去隔离?
“没问题,我们来!”尽管要承担疫情输入风险,尽管自身经济发展不够接待能力有限,但红安毫不推脱。县委认为,战争年代红安人民就有“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今天更应发扬。
隔离需要单人单间,而整个红安房间超过100个的酒店只有两家。全县动员!找酒店、找学校,征召服务人员、采购生活用品,仅用1天半,27家征用的酒店、学校备好足够房间,第一批隔离人员入驻。到3月5日,已有2024名“两山”建设人员返回红安集中隔离。
钟亚军是太平桥镇张长冲村人,大年初二,他就和同村20多名工友出征,先后参与武汉“两山”医院和鄂州雷山方舱医院建设。2月22日,钟亚军回到红安。3月3日记者采访时,他在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红安校区的集中隔离已近结束。
“空调、热水、免费wifi都有,被褥是新的,服务很周到。”钟亚军说,建设“两山”医院是自己的工作,家乡人却给予了英雄的待遇,让他感动。
隔离点临时党支部书记、红安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卢胜红介绍,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红安校区是该县唯一的大学,有1000多名学生,听说要建集中隔离点,学校二话没说。
“这里先后接待了410人,是全县最大的‘两山’建设人员集中隔离点。”他说,开发区安排8名工作人员过来,要求带着感情服务。“红安不能亏待为国家作贡献的人,这也是为武汉和全省抗疫大局服务。”
我报名!
全民参与的激情
如果说救治、防控是打仗,装卸医疗和生活物资等就是“送饭”。1月底以来,潘小燕一直干着当年“女将”的活儿。
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捐助物资源源而来,由于封城,无法从市场上找到人手装卸。作为红安团县委副书记、县志愿者协会负责人,潘小燕迅速组建志愿者团队,承担了全县80%以上的物资装卸任务。
“红安老百姓乐于奉献,抗击疫情把这种热情激发了出来。”她说。
郑志松,私营业主,民间志愿团队领头人。他加入团县委的志愿者服务群,大年初一开始,他的装卸团队一天没有停过,20多名核心志愿者有时要从早上六七点干到晚上十一点多。
潘小燕介绍,团县委招募的志愿者总数过万。县委组织部门统计,如果加上下沉党员干部、各部门志愿者、社区居民和村民,全县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超过5万人,活跃在物资保障、居民服务、卡口值守、宣传消杀等工作中,“这就是人民战争的力量。”
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在抗疫战斗中,红安精神依然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