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子”战将王近山的指挥艺术师从哪位元帅?

2015-10-22 09:33  

来源:党史纵览 作者:宗华

核心提示:长期的耳濡目染和艰苦的战争锤炼使王近山在政治和军事上一步步走向成熟。刘伯承称赞王近山是一员难得的智勇双全的猛将。而王近山则一直自称在军事上以刘伯承为师,王近山的指挥艺术,无不打上刘伯承的“烙印”。

点击进入下一页

本文摘自《党史纵览》2004年第5期,作者:宗华,原题:《打上刘伯承“烙印”的王近山》

开国中将王近山15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一直在刘邓的直接领导下工作。长期的耳濡目染和艰苦的战争锤炼使王近山在政治和军事上一步步走向成熟。刘伯承称赞王近山是一员难得的智勇双全的猛将。而王近山则一直自称在军事上以刘伯承为师,王近山的指挥艺术,无不打上刘伯承的“烙印”。面对装备精良的国民党整编第三师,王近山主动请战。刘伯承激动地说:“你打!你大胆地打!”战役进行时,刘伯承亲自到六纵前方指挥所,风趣地说:“我们给你们看行李来啦!你们放心地打吧!”

1946年8月下旬,国民党出动14个整编师共38万人的强大兵力,向我晋冀鲁豫解放区发动攻。当时我晋冀鲁豫野战军刚刚打完陇海战役,人困马乏,粮弹两缺,全军4个纵队才5万多人,许多建制团甚至连两个营的兵力都不到。

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刘伯承、邓小平决定集中现有兵力,首先歼敌孤军冒进的整编第三师,一举扭转我军在中原地区的被动局面。否则只能像邓小平说的那样“如果不打,我们只好打起背包,回太行山去。”

以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区区5万疲惫之师,想吃掉兵力与自己相差无几,但装备远远强与自己的整三师,谈何容易!

在司令部召开的由各纵队首长参加的作战会议上,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面面相觑、沉默不言。在场的每一位纵队指挥员,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将,他们不是怯战,而只是觉得此战太凶险,以当前我军之势在敌38万大军的钳形攻势中虎口拔牙,万一失手,就会造成整个中原战局满盘皆输的恶局,5万大军就会血流成河。

静悄悄的会场上,王近山猛地站起来,他慷慨激昂地说:“我和政委商量过了,我们六纵打。我王近山今天立下军令状,我们纵队和整三师干!纵队如果打得只剩下1个旅,我当旅长;打得只剩下1个团,我当团长;打得只剩下1个连,我就去当连长。纵队全打光了,我们对得起党,对得起太行山的父老乡亲!”

王近山一席掷地有声、壮怀激烈的话语,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邓小平指着王近山大声说:“好样的!我支持你!”

刘伯承也呼地站了起来,对王近山说:“你打!你大胆地打!”

王近山慷慨领命,率部直扑敌整三师师部所在地——大杨湖。

战役进行时,刘伯承亲自到离大杨湖很近的六纵指挥所指挥作战。他风趣地说:“我们给你们看行李来啦!你们放心地打吧!”刘伯承的到来,给六纵以极大的鼓舞,为部队增加了巨大的力量。全纵上下士气高涨。

9月5日夜,六纵总攻大杨湖。王近山下到距敌300米的旅指挥所。随着王近山的一声令下,六纵十八旅旅长肖永银亲自上阵,率部向大杨湖发起了波浪式的冲锋。

当六纵与敌人展开激战的时候,刘伯承不断地给王近山打来电话:“你们打得很好啊!要坚守阵地,扩大战果,要坚决吃掉敌人。”

经过一场恶战,六纵共有6个团的兵力攻入了村子,敌五十九团团部及残敌被压缩在村东南角一片坚固的院落中。敌人仍在垂死挣扎,拼命抵抗。

一夜鏖战,敌我双方都非常疲惫。此时,我军伤亡较大,弹药也快打完了。战斗到了关键时刻。

正在这时,我电台收听到敌人五十九团团长气急败坏地用明语向上级求救:“我们已经顶不住了!最多还能坚持15分钟!再不来援兵,我就自杀了!

刘伯承赶紧打电话给王近山:“敌人就要崩溃了……敌人的伤亡也很大,子弹也快打完了。我们困难,敌人更困难;敌人顽强,我们更要顽强;让同志们咬紧牙关,用上最后一把力就一定能最后消灭敌人!”

紧急关头,王近山毫不犹豫地将纵队惟一的预备队投入战斗,并组织起机关干部和勤杂人员,全力投入了决战。

六纵的指战员逐墙逐屋地与敌人争夺,短兵相接的战斗空前惨烈。6日中午,敌人终于支撑不住,溃下阵来。

大杨湖失手后,敌整三师的防御体系顿时土崩瓦解。我刘邓大军其他各部乘势全线出击,对敌整三师实施分割围歼。整三师全军覆没,师长赵锡田束手就擒。

9月8日,战斗宣告结束。这一仗,后来被称为定陶战役。4天后,《解放日报》社论:“这是继中原我军突围胜利与苏中大捷之后又一次大胜利,这三个大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军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定下来了。”

这次战斗后,王近山指挥的六纵成为刘邓麾下的主力纵队。“铁六纵”的称呼也从此在军中叫响了。

善战的王近山指挥了许多重要战役,其战略战术无不打上刘伯承的烙印,甚至在战前动员上,都用刘伯承的话来鼓舞士气。

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刘伯承形成了自己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他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述了他的战略战术。

刘伯承有许多经典的作战“语录”,如:“雷公打豆腐,专捡软的欺。”“我们打仗,就是要先捡软的打。你要先打硬的,打不下来,结果那些软的也变成硬的了。先打软的,软的消灭了,结果那些硬的也变成软的了。”“饭要一口一口吃,不要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五个指头按五个跳蚤,结果一个都抓不到。你拿一只手去捉一个跳蚤,就会把它捏得粉碎。”“敌人要一个一个打,先打掉一个,再打掉另一个,然后再打掉第三个。”“打蛇要先打头,一下子致它于死地。”刘伯承一贯反对“狗戴沙锅,乱撞乱碰”。“五行(任务、敌情、我情、地点和时间)不定,输得干干净净”,等等。

刘伯承的军事指挥艺术,对王近山产生了重要影响。早在1936年,王近山到红军大学学习。当时,20多岁的王近山非常喜欢开玩笑,而且开玩笑不分场合,甚至为了开玩笑方便,上课时他还经常站在队伍的最后。但是,每当刘伯承讲课或作报告时,他都坐在最前面而且听得十分认真。

学员不解地问他:“近山,为什么刘校长讲课的时候,你坐得那么端正,听得那么认真?”

王近山答道:“刘伯承校长是中外闻名的军事家,国民党高级将领都敬重他,佩服他,对阵打仗都害怕他。常言道,强将手下无弱兵。我们在他的教育下,也许能成为常胜将军,也许还能成为一名军事家呢!”

早在1937年10月,刘伯承命陈赓以一部兵力在七亘村设伏,打击日军。时任一二九师七二二团副团长的王近山领命带5个连的兵力埋伏在七亘村及甲南峪一带。部队距日军必经的大道最近仅10多米,却未暴露任何痕迹。作战中,王近山部干净利落地伏击歼灭了日军二十师团辎重部队300余人,我仅伤亡10余人,缴获的战利品足足搬了一天一夜。两天以后,王近山又遵照刘伯承的部署,一反兵家“战胜不复”的常规。再度在同一地点附近设伏,再歼日军100余名。刘伯承得知这个好消息后,高兴地说:又是这个王近山打的好仗!

在这次战斗的胜利品中,有一张阎锡山部使用的军用地图。当年,刘伯承路过太原时曾向阎锡山要过军用地图,阎锡山没有给。我军只好用中学生使用的袖珍中国地形图指挥作战。当王近山将地图送给刘伯承时,刘伯承非常高兴,风趣地说:“阎锡山对八路军这么小气、苛刻,却慷慨地把地图送给日本人,让日本人用他印刷的军用地图打中国人。没想到拐个弯又落到了我们手中。”抗战胜利前夕,蒋介石以三个师的兵力,于1945年7月下旬突然向我关中分区淳化县爷台山阵地和附近地区发动袭击。我军6个连经过7天战斗,终因敌众我寡,不得已撤出战斗。军委令新四旅和其他部队增援关中。王近山奉命从延安党校赴火线指挥新四旅主攻爷台山。王近山一到部队,就组织各级干部研究敌情、地形,采用了刘伯承师长常说的:“揭开茶盖,翻转茶壶,把滚烫的开水一家伙浇到敌人头上”的战法。部队冒雨趁黑,悄无声息地摸到敌人占领的爷台山主阵地前,突然占领距敌主碉堡仅100多米的独立家屋。次日,他下令向敌发起总攻,各参战部队奋勇突击,终于全歼守敌5个连、1个营部,并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使爷台山连同周围村庄重新回到了边区人民手中,保卫了延安的安全。

1948年7月,襄樊战役中,指挥攻城的王近山运用刘伯承“猛虎掏心”的战术,提出了一反常规的“撇山攻城”的方案。当方案报到野战军司令部时,刘伯承高兴地说:“这个王近山,真是好样的!襄樊已在我的掌中了。”果然,王近山指挥部队攻克了襄樊。襄樊战役是当时著名的五路大捷之一。襄樊战役后,刘伯承在《襄樊战役总结》中说:这一战役的胜利,是由于敌我两军对战于豫东、平汉线,将敌主力吸走,襄樊孤立,蒋介石、白崇禧初判断我无主力攻襄阳,襄阳可以固守,发援较迟,一到我攻击,援兵已来不及。他还说:在攻城中,王近山指挥的六纵起了主导作用。由此可见,襄樊战役是刘伯承英明指挥的又一杰作,而王近山是深谙刘伯承指挥艺术的一员猛将。

王近山曾多次感慨地说:我是放牛娃出身的人,我是在毛主席和刘、邓、徐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毛泽东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指导我行动的准则。我从刘、邓、徐等首长那里,学到了勇敢无畏,带兵打仗,指挥作战,果断行事,依靠群众,团结同志。离开了党的指引,离开了上级的领导,离开了群众的努力,我王近山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