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创新强农 绿色兴农 协调惠农红安闯出三农高质量发展康庄道

2019-12-10 10:21   农村新报   吕博林 黄耀保 毛红平 王超


        黄冈市委常委、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右一),红安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堂军(左一)陪同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刘晓洪(右二),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肖长惜(左二)出席2019年红安县农民丰收节暨中国红薯产业高峰论坛。

        水稻机械化插秧现场

        红安红薯在农民丰收节上展示

        部级花生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基地一角

        红安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新一轮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老区建设示范试点县。红安境内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大革命时期,这里打响了黄麻起义第一枪,诞生了三支红军部队。为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和解放,红安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在册革命烈士就有22552人。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将军,红安因此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第一将军县”。

        近年来,红安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的思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红安“三农”工作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2018年,全县粮食总产达23万吨,实现连续十三年增产;2019年3季度农业总产值27.35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75.6亿元,农业发展势头良好,迈出了提质增效的新步伐。

        创新强农

        打造供给侧改革的“硬底盘”

        按照红安“三城三区”发展战略,成功探索出了适合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形成了县北生态农业种植区、县中农产品加工区、县南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三大”农业功能区。一是优化种植区域结构布局。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工作成果为基础,在“两区”内调减低质低效供给,增加绿色高质高效供给,新增“虾稻共作 稻渔种养”、水稻一种两收、优质花生、优质红苕、道地药材、高档水果、生态茶园、设施蔬菜等绿色高质高效面积11万亩。二是构建农业特色产业体系。重点围绕“红安苕”、“红安花生”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部级花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省级红薯特优区创建等项目建设为抓手,依托新型市场主体,放大特色产业示范效应,把绿色高质高效作为集成、展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的重要载体,建设了规模适度、产品质优、产业融合的红苕、花生产业集聚区。三是打造“三产”融合示范基地。走彰显红安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成功建设 “老君眉”茶、“弯河”葡萄、“磐五味”中药材等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开发了“红安苕”、“红安花生”等特色产业休闲旅游路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红安高桥葡萄谷,总面积2万余亩,入驻企业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长河缘生态旅游度假区”近期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绿色兴农

        闯出高质量发展的“康庄道”

        全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开展“雷霆行动”,以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契机,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一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县建立化肥和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核心示范片2万亩,优质粮油生产基地5000亩,优质红苕生产基地5000亩,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2000亩。制定了优质水稻、“红安苕”、“ 红安花生”、蔬菜、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等优势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全面开展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等农产品检测。全县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率达到40%以上,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99%。二是培育规模加工龙头企业。全县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家。其中年加工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2家,年加工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4家。城西食品饮料工业园被认定为湖北省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纳入全省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三是创建特色优势品牌。出台了《红安县支持“三乡”工程建设十项政策》,重点培植一批红安特色、产业优势的农业品牌。全县“三品”认证企业达51家,“三品一标”总数55个。认证农产品总量12.94万吨,认证总面积36.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4.3%;“梅霖”大米、“朝启”牌花生、“阿帆”牌红薯刀削面、“苕大哥”牌粉丝在全国、省、市等农博会、农交会上获得了农产品金奖7项。

        协调惠农

        续写共享发展的“新传奇”

        2018年8月,该县成功通过国家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验收,成为全省首批实现脱贫摘帽的3个县区之一。该县始终遵循“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原则,围绕“产业兴、户脱贫”的目标,大力实施特色产业扶贫工程,助力脱贫攻坚。一是全力开展“万千工程”扶贫活动。安排部署万名干部帮扶,千名干部驻村脱贫攻坚工作,组建12个工作总队,选派398名产业扶贫指导员,所有驻村干部实行“五天四夜”驻村帮扶工作机制。二是持续推进产业扶贫行动。制定了《红安县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政府+市场主体+农户+银行+保险”的“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重点支持发展红安苕、红安花生、大棚果蔬、中药材、香菇等特色产业。三是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按照“大清查、大整改、大兑付、大推进”的四大举措,确立建设长效机制,巩固推进扶贫质效,定产业、定目标、定对象、定政策、定责任的“五定”目标。2018年,落实扶贫奖补资金6600万元,圆满完成了大棚果蔬、红苕、花生、红宝萝卜、中药材、香菇等产业扶贫任务;特色产业直接带动和辐射带动贫困户的比率达到86%,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的比率达到98.6%,贫困户户平增收3000元以上。

        图文:吕博林 黄耀保 毛红平 王超

        数字报 | 客户端 | 网站Copyright © 湖北日报 [鄂ICP备13000573号-1]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