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记者再走长征路】“红色基因”代代传

2019-08-12 09:59  


   2019年08月06日10:20    来源:经济日报


位于湖北洪湖市的湘鄂西苏区革命历史纪念碑。

荆楚大地,红军摇篮。4支参加长征的红军队伍,3支诞生在湖北,另一支队伍——红一方面军的两大主力之一红三军团也诞生在湖北;20万长征红军,6万来自湖北;16万红军英烈中,4万是湖北籍。

在长征这首恢宏的壮歌中,湖北旋律慷慨激昂。

红军摇篮

8月1日,在湖北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纪念馆,一张张黑白图片将时空拉回到1927年11月14日那个血雨腥风的红色黎明——

暴动,暴动!工农打先锋,拿起刀和枪,一同去进攻!暴动,暴动!天下归工农,再不当牛马,要做主人翁!

凌晨4点,黄安(今红安)城下,“砰!砰!砰!”几声清脆的枪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静。等候已久的黄安、麻城起义军涌向城门。枪炮声惊天动地,腾腾烈焰映红夜空。经过4个小时的激烈奋战,农民自卫军解放了黄安城。

黄麻起义、荆江两岸年关暴动、鄂北农民起义……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点燃革命烈火,荆楚大地赤潮奔涌。

自1927年8月21日,罗荣桓领导通城暴动后成立的通城劳农政府,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后,湖北相继建立湘鄂西、鄂豫皖、湘鄂赣、湘鄂川黔等苏区和鄂豫陕游击根据地。其中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3块根据地,在其全盛时期拥有1000多万人口,是仅次于闽赣中央苏区的全国主要苏维埃根据地。

红军长征之前的鼎盛时期,在湖北及其相邻地区诞生、战斗的红军部队发展到近10万人,地方武装约40万人。湖北因此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诞生地和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根据地,成为红军长征前的重要战略基地。

1934年10月份,中央红军从于都出发开始长征。10月21日,行至江西信丰县百石村,中央红军长征的第一仗打响了。

作为开路先锋,红三军团红四师迅速与敌展开激战,25岁的师长、湖北黄梅人洪超冒着枪林弹雨,冲在一线指挥。战斗取得胜利,红军冲破第一道封锁线,但洪超不幸被流弹击中,成为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

纵观红一方面军长征史,均与湖北密切相关。另一支主力红一军团同样担当着中央红军的开路先锋,先后经历湘江血战、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攻打腊子口等战役。据统计,红一方面军中湖北籍团以上干部达97名,此后大多成长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将领。

在诞生于湖北的3支红军队伍中,湖北籍将士的数量就更多了——

信仰坚定,忠诚无私,英勇无畏,是红军将士的突出特质。凭着这种特质,3支诞生在湖北的红军队伍行程4万里,胜利完成各自的长征,会师陕北,共同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不忘初心

7月26日,洪湖的波涛依然像80多年前一样,拍打着瞿家湾码头的石阶,在当年红六军下湖出征的地方——“红军渡”,记者遇到了前来寻根的东部战区陆军第72集团军合成某旅政治部副主任王双峰一行。

“我们旅过去是贺龙元帅亲手缔造和领导的老红军部队,洪湖一直是部队全体官兵的精神圣地。”王双峰告诉记者,去年12月份开始寻根之旅,前后历时15天,行程9000余公里,跨越了湘鄂川黔渝,完成了部队组建到长征的寻访。

“父亲常常跟我们说,红军就是要把天下老百姓的苦都吃了,让他们能过上好日子。”贺龙的女儿贺晓明为王双峰一行讲述了红军在老区的征战历程。

“洪湖是孕育初心的地方。过去红军的革命理想是‘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今天共产党的初心是为百姓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是一脉相承的。”王双峰说。

7月28日,石首市桃花镇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庄严肃穆。一进大门,3棵苍翠挺拔的“红军树”如擎天巨伞般撑起一片绿荫,粗壮的树干,依稀可见的凹痕或深或浅,昭示着那段峥嵘岁月。

67岁的刘克树是纪念园专职“守树人”,从1988年至今已看护红军树31年。刘克树的父亲刘道民,是当时石首桃花山苏维埃政府主席。

刘克树告诉记者,1928年,桃花山第一个地下党支部在这里诞生,石首第一支革命武装——石首工农革命军在这里成立。1930年10月份,红二军团南征前夕,贺龙、邓中夏、周逸群前来检查“扩红”工作,看到树上有革命标语,树下200多名新兵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的练兵场面,贺龙很高兴,指着眼前一排黄芯树说:“这几棵树,就叫红军树吧。”离开时,贺龙对桃花山根据地的同志们说,一定要保护好这几棵树,等革命胜利了,让青年娃娃们也来看看,不要忘了这段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刘道民一直守护着这几棵“红军树”直至去世。刘克树说他现在也坚守着一个信念,就是要将红军树守护到底,将革命先烈的革命意志守护到底。如今,“红军树”已成为当地红色教育基地。

郧西县,一张宣传单告诉你什么是红军;红安县七里坪,革命遗址群,见证200个将军同一个故乡;监利周老嘴、洪湖瞿家湾,是贺胡子(贺龙)带领百姓闹革命的地方;石首市桃花山,一排黄芯树,伴随红军发展壮大……如今,矗立在荆楚大地的千百个革命遗址,已经成为红色传承的最佳平台。这些“精神地标”指引我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责编:王静、常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