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图文:湖北籍革命家家谱在汉展出

2019-07-12 16:54  


图为:湖北省第十一届晒谱节暨红色家谱展现场。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别鸣 通讯员 刘虹

家有谱,地有志,国有史。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包括国史、地志、家谱)之一,属珍贵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此外,家谱也是了解历史背景、人文生活的重要历史典籍之一。

农历六月六,是传统晒谱节。7月8日,湖北省第十一届晒谱节暨红色家谱展在省图书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家谱文化专家和爱好者、民间家谱收藏者300余人参加活动。其中,湖北红色家谱首次集中展出,展出了董必武、李先念、林育南、韩先楚、秦基伟、王近山、伍修权等多位湖北籍革命家的珍贵家谱,吸引大批读者关注阅览。

红色家谱,稀少珍贵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涵盖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湖北省图书馆特藏部主任、省家谱收藏中心主任范志毅介绍,省图书馆是我省收藏家谱文献最多、保存条件最好的公共文化事业机构,目前已收藏各类家谱3000多部。2017年经湖北省文化厅批准,在省图书馆设立了“湖北家谱收藏中心”,建设鄂籍家谱文献资源,并提供活动场地,供谱牒爱好者进行信息交流和查阅家谱相关文献。

本次湖北红色家谱展的展品,并不是来自馆藏3000部之列。范志毅说,红色家谱极其稀少,弥足珍贵。湖北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输送了大量革命人才,建立了不朽功勋,董必武、李先念的故乡就在湖北。本次展出的红色家谱,都是省图书馆工作人员花近两个月时间,驱车到这些老革命家故乡,一部一部借来,并首次集中展出。

家谱记载,根脉延续

湖北红色家谱展的举办,旨在通过这些家谱的展览和解读,帮助大家认识湖北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成长的家族背景,从多个侧面了解他们为共产主义信仰而奋斗的历史环境,为历史人物研究提供独特的文献资料。

在《[湖北红安]董氏族谱》中,记载着:董必武(1886.3.5—1975.4.2),湖北黄安县城南街(今红安县城民主街)人。幼名乐应,辈名贤琮,学名用威,字洁畲,号璧武,参加辛亥革命时,为表示决心,摒弃原号,改用“必武”。在这部董氏族谱里,董必武以辈名贤琮入谱。并对董氏家训有明确记述:一曰笃族,二曰尚文,三勤职业,四尚节俭等。《[湖北黄陂红安]李氏族谱》中,记载了李先念家族的李氏先祖,明洪武二年(1370)自江西省饶州府乐平县筷子巷迁鄂,其中又迁湖北省黄陂县高邑乡,后裔居黄陂、红安、河南等地。《[湖北红安]韩氏族谱》中,记载韩先楚先祖是江西南昌望族,明洪武初年游楚。在家训条约中,明确要求:遵礼法、端品行、务实业、崇节俭、尚辑睦、相规劝等。

民间修谱,蔚然成风

近年民间修谱蔚然成风,家谱重新成为传递中国家族文化的一种方式。同时,在学术领域,宗谱研究也成为新兴热点。此次晒谱节当天,省图书馆共收到家谱捐赠48部262册。

91岁的英山人段兆雄,是段氏彦宗系家谱的主要续修者。他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为续修家谱,他自费到8个省市68县调查,发现段氏彦宗系族人目前已有25.2万余人。湖北段氏,祖籍鄱阳,原住江西饶州荐滩村,段彦宗是湖北段姓第一祖,段彦宗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任内官内史,后在家赋闲。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金人南侵,段彦宗率族人渡鄱阳湖过长江北行,先到安庆,后至蕲春,最后选定英山瓦寺前定居。

省图书馆党委书记贺安定说,今年,湖北省图书馆继续着力全省家谱的收藏、整理和研究,以及家谱数据库建设;开展公众家谱阅读服务,指导各姓氏家谱纂修;加强与海内外相关机构的文化交流,在广播平台开播专栏节目《湖北家谱》,实现省内家谱资源的共建共享;湖北家谱数据库也将于今年9月底上线,为广大谱牒爱好者和读者提供免费网上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