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家书寄乡情,点滴见初心。在前两期的家书故事中,我们看到秦光远将军写给弟弟秦遵礼的家书,字里行间都是对子女亲属严格要求,不准他们搞特殊化,不能占集体便宜;今天,我们品读的这些家书里,秦光远将军向弟弟秦遵礼表示感谢,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秦光远将军于1995年2月15日写给弟弟秦遵礼的一封信中,提到了修建烈士纪念碑的事,他在信中说:“修建红军烈士纪念碑,给你添麻烦,向你表示感谢!这件事你办得不错,没想到你很快就办成了,我感到高兴。修建纪念碑的费用,再给你二百元,由秋平带去,请收。”
信中所提到的修建红军烈士纪念碑,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为何秦光远将军要自已出钱来修建?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红安县七里坪镇观音阁村村委会副主任秦祖江。
秦祖江说:“我们村有55位烈士,我的爷爷秦敬春是这55位烈士中的一员。他是26岁参加革命的,29岁就牺牲了,也是在秦光远将军的带领下,为了闹革命,连命都不要。在解放以后,秦光远将军为了纪念我们村的革命烈士,他自己掏腰包,修了这个革命烈士纪念碑。”
这座纪念碑是1994年建成的,就耸立在观音阁村村委会旁的观音山上。当年,村里56名年轻后生一起参加革命,55名光荣牺牲,这其中还包括他的二弟秦遵义。战友、亲人的牺牲,成为秦光远将军一辈子的痛。
秦光远将军弟弟秦遵礼之子秦秋平说:“他说他对国家有功,对村民有愧。然后自己拿3000多元为这些烈士修了纪念碑,来传承他们的红色精神。每次回家,他都去看望这些烈士的家属,而且多次要求我们,要多关心这些烈士的家属和后代。”
红安县档案馆馆长辛向阳说:“ 老将军坚持自己出资来建纪念碑,有一层很深的意思就是,他在告慰自己的战友和兄弟,他们当年为之奋斗的事业已经实现。所以我觉得将军拿出的不只是金钱,还有他的博大的家国情怀。”
在国家专项经费的支持下,秦光远将军当年捐资修建的红军纪念碑,如今已修葺一新,55位红军烈士的英名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光荣史册上。对于这些红军烈士的家属和子女,秦光远将军也是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关爱,在1999年1月27日写给弟弟秦遵礼的信中说:
“快过春节,今天给下述四个同志汇款,遵怀一百元,方家畈朱氏一百二十元,二屋方四秃一百三十元,秦家畈秦昌义一百五十元。过春节时,大年三十或初一,你多煮半斤米饭,多烧一斤猪肉,再加二两酒,请孝松的岳父吃一顿好饭。那是个可怜人,给他钱他也拿不到手,吃不到口。”
信中提到的四个人,有烈士家属,有发小,秦光远将军力所能及地给予照顾。
秦光远将军发小秦遵鹏的女婿聂孝松说:“秦老将军对他的发小,我的岳父秦遵鹏,特别关心,经常到家去看望,有时还给钱,这是对我们做晚辈的是一种鼓励。村里各湾里一些五保户、困难户,他都要亲自去走访,亲自去看望,有时候还救济钱。”
秦祖江说:“秦老将军对革命烈士的后代非常关心,他有一次回来到我的家里,看望我的父亲,我的母亲,还带了一些水果,还给了100块钱。了解农村的生产生活么样,问这问那,非常关心,每一次来都是这样的。”
在慷慨回报家乡父老乡亲们的同时,秦光远将军一家人的生活却十分简朴。儿媳妇赵秀云说:“我的大女儿都是穿着她姑姑的衣服,这个裤子啊,什么的衣服都是我给他做的,这个勤俭节约的老传统,一直都还是保持着这个家风。”
编后:一封封家书寄托着秦光远对故乡的思念和牵挂,一声声嘱托见证了老将军的初心和担当。这些家书,都不长,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高深的理论。但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红安革命先辈深藏心底、为党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品读家书,重温家训,涵养家风,对于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意义深远。让我们从红安革命前辈的家书中汲取精神养分,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