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图文:求新求变“老君眉”

2019-06-04 14:50  


 图为:老君眉炒茶大赛。

文/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柯利华通讯员杨辉毛红平

800万、2000万、4000万……8000万。

一连串累增的数字,是红安县高山有机茶产业——老君眉茶近十年的产值。今年,“老君眉”正向亿元大关冲刺,高档茶每公斤卖到两万元。

其实,早在明清时期,同处大别山的河南信阳毛尖、安徽六安瓜片、湖北黄州老君眉(彼时红安为黄州所属)均为茶中胜品。《红楼梦》记载,贾母率众人游大观园至栊翠庵,妙玉奉茶,“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信阳毛尖、六安瓜片一直盛名不衰,位列中国十大名茶行列,而老君眉一度沦落到“论斤称、白菜价”的境地。

变化从何而来?

数据量化造就高品质

因战乱等原因,老君眉茶曾一度销声匿迹。

1979年,一直以林为业的红安县国营老君山林场,开辟了几十亩茶园,发展多种经营。到1990年前后,逐渐扩大到五六百亩,但生产管理水平较低。

1999年,红安县林业局敢为人先,聘请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倪德江为技术顾问,打造红安名优茶。

 “种茶的土壤PH值应在4.5-6.5之间;茶园海拔应在400米以上,坡度25度以下,遮光率不超过25%,行间铺草10厘米至15厘米;采摘鲜叶的摊放厚度5厘米,杀青温度200摄氏度至300摄氏度之间,揉捻中细胞破坏率45%至55%之间……”倪教授一长串的术语和数据,让茶农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千百年来,他们都是“采茶一双手、炒茶一口锅”,茶的好坏,全凭经验,没想到可以量化到如此精准。

在倪德江指导下,老君眉茶确定了以芽为原料、以针为外形的名优绿茶产品发展方向,并通过工艺固化、标准量化,形成了老君眉茶的品牌质量标准。林场先后派出50多人赴华中农业大学培训,当时第一批受训的技术员武世化,现已成长为老君眉茶场场长。

 2000年,老君眉茶开始初露锋芒,在中日韩第二届国际茶叶评比中获得金奖,市场售价从50元/公斤上涨到300元/公斤。

让森林充满茶香

2001年,老君山林场聘请中国茶叶研究所专家为老君眉茶进行有机茶认证。

这个决策再度引来争议。有机茶认证,流程10多项,第一次转换周期需要3年。不仅要证明生产过程中没有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抗生素、转基因技术等,还要证明其生产基地中没有水土流失、没有大气污染、没有重金属超标等。“当时有机食品的概念许多人还不了解,认为这是花钱自找麻烦。”场长武世化说。

此后3年,林场严格按照有机食品认证的要求,让饼肥取代化肥,让农药远离茶园,还多次拒绝主动要求落户的工厂。2004年,老君眉茶通过认证,成为黄冈有机第一茶。红安县林业局因势利导,用老君眉有机茶的标准,统一规范红安6大国有林场茶叶的生产,并用“老君眉”品牌统一了原来的多个茶叶品牌,使一山老君眉壮大成一县老君眉。

这三年时光,改变了茶,更改变了人。茶农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做出品质优良的茶,必须善待生产茶的森林、大地、水源和空气。在红安,无论是老君眉茶的原产地老君山,还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新产地金牛山、天台山、大斛山、紫云寨、游仙山等林场,茶园都不是“漫山遍野”,而是在森林间一小块一小块分布,茶园周边的森林,始终完好保存。“老君眉茶是果香型的,它的香不仅源自茶叶本身,更来自它周边的森林。”武世化说,取得有机认证后,老君眉茶2006年荣获湖北省二十佳名优茶,2008年荣获湖北名牌,市场售价涨到每公斤2000元左右,是过去的5倍,还经常供不应求。

让茶叶品出文化

连战连捷之后,老君眉茶人开始思考,在众多茶叶品牌中,如何增加辨识度?如何提升品牌价值?如何延伸产业链?

2014年,多次在老君山林场取景的电视连续剧《铁血红安》走红荧屏,让老君眉人找到了新的方向。“想让老君眉茶与众不同,长盛不衰,就必须在品牌中不断注入文化基因。”红安县林业局局长贺勇说。

2017年,投资6000万元、占地100亩的红安县老君眉茶文化产业园建成,这是一个集茶科研、茶文化、茶生态、红色文化为一体的产业综合体。此后,连续三届中国红安老君眉茶文化节在此举办。如约而至的嘉宾中,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熊召政演讲的《红安的茶事》,让千名观众大开眼界:900多年前的红安,就有茗茶著称于世,苏东坡与友人陈慥在红安农家饮茶,写有诗句“久闻蒌蒿羡,初见新茗赤。洗盏酌鹅黄,磨刀削熊白。”

持续不断的文化注入,让老君眉茶名声更响。“近几年,友人捎带、网上订购等方式增多。”贺勇说,老君眉茶文化产业园正在规划建设二期工程,将新建茶叶主题公园、游客接待中心和茶贸易城,以茶兴旅初现端倪。

去年,红安已成为湖北十大产茶县之一,老君眉茶基地达到2.8万亩,绿茶占到60%,红茶占20%,黑茶占20%,产值8000多万元,解决了县北山区70%留守妇女就业问题,每年带动8000户茶农每户年均增收3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