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乡村振兴要找准五个发力点

2019-03-23 10:26   吕博林, 方丽琴

红安县永佳河镇镇长 方丽琴 

红安县永佳河镇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镇级税收由2010年不到50万元,到2018年超过2000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提升。个人心得是找准五个发力点,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不断推进乡村振兴。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动力

推动产业兴旺,要注重谁来发展产业问题,这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快培训新型农村经营主体。

推进能人返乡。要激发能人回乡留乡村意愿,让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便要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大施所能,大展才能。我们镇属红安大镇,辖226平方公里,46个村,人口6.8万,耕地面积7万亩。近几年,通过流转“四荒”面积6.8万亩,基本与耕地面积持平。但流转土地也没能发挥最大效应,为解决好这一问题,在2013年起就创办了永佳河生态科技创业园,以承接现代农业、休闲旅游项目和发展民营经济,成为全县首个、也是唯一的乡镇自办产业园。目前已在生态项目区落户使用流转土地5000亩以上,投资过亿的生态项目3个,其他流转土地1000亩以上的农业项目10个,一举破解了土地撂荒、闲置等难题。而发展这些项目50%的老板为返乡成功人士,他们皆为在外打拼有成,又对乡情留恋,回乡创业是依恋乡愁。

推进产业规模化。近几年,我们发展了三个万亩连生基地:即栀果、葡萄、油茶,全部采用“公司+农户+产业”模式发展,产业规模发展后市场行情俏。农民既可通过流转土地获益,又可在基地劳动获取报酬,实现了公司农户双赢。

培育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业经纪人、种养大户等农业经济主体在我镇如雨后春笋,2018年新增这类市场主体87个,他们有独资办、有联合办,还有利用农村闲置房开发等,助推了更多的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优质资源要素向永佳河镇汇聚,推进了招商引资纷至沓来,目前全镇在生态科技创业园办起了13个工业企业,去年仅工业税收就过600万元,为镇域经济发展夯实了底盘。

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增实力

要紧密联系实际,推动产业兴旺,进一步优化布局和结构。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抓手,坚持高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方向,扩大无公害产品,把产品做优,规模做大。注重绿色食品。我镇程大村湖北优嘉现代农业园,发展葡萄、无花果等产业,全部采用环保种植管理,果树不打农药,靠人工除草、养鹅吃草,他们的鲜果和自酿的果酒备受顾客青睐。

做强产品。“永河皮子”为国家地标产品,我们采取政府引导、农户主导,打造皮子一条街,改变过去小作坊模式为群体联动,形成产业化,使产品不仅享誉鄂东,还搭上电商快车,走上网上销售之路,目前我们正在启动用国家项目资金支撑,建设皮子产业园,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征地、立项。

做好三产融合。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规模效益,让农民增收,集体获得利益,政府获得税收。近几年,我们扩大土地流转,引进一批企业,农民就近打工,村集体获得税收分成,刘祥村通过以土地入股,每年获得收益10万元以上,2018年获得税收分成15万元,为村里办公益事业、建设美丽乡村等提供了资金保障。

坚持要质量发展添内力

既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又要秉承我国由快速发展自高质量发展转型原则。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关,坚持不引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切实让绿水青山、生态环保等,成为乡村高质量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得以践行,用最严厉的监管、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文明、守住青山绿水,打造幸福家园。前面讲的13个落户项目,我们就严格按国家规定在立项、审批、招标、环保等环节把关,每户企业必须通过市级以上环评才可签约。我镇签约投资38亿元的南斗湖国际生态城项目,老板投资6000万元,用3年时间做好生态修复,在通过了5家权威部门专家论证后,才批准其规模设计后准入。目前,该项目已投资10亿多元,在项目区修建30公里的环湖铺彩带公路,建游泳池、养生馆等,带动1500人就业,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示范,受到省市有关部门肯定,2018年11月被中央及省13家主流媒体采访推介。同时,我们还取缔了倒水、举水两大水系畜禽养殖15户,确保环保攻坚战打赢,赢得民心。

擦亮名片增吸引力

项目支持建设美丽乡村。去年整合移民、交通、小流域治理等项目,打造9个美丽乡村示范。叶河村以红色为理念,打造将军故里红色乡村游,建门楼、塑战马、刻浮雕、造河流,打造出将军故里游亮点,仅今年春节期间先后接待省内外参观团体20余批次。2018年该村被授予湖北省文化名村。

发展古村落建设。我镇有欧桥刘仁四、喻畈大董家等3个被国家住建部等部门确定为国家级古村落名录,我们倾力打造,将刘仁四作为影视摄录基地打造,把椿树店、程家大屋融入南斗湖项目开发,现在这3个村已成为乡村游的重要基地,喻畈村每年有全国各地旅客3万人以上,董家大湾34户民房被武汉一公司修缮租赁,成为城市家庭游客双休日民宿。我们还引导狮子口、叶河村、尾斗山村各办起100户民宿,让农户增收,城里人体验农家游住一体。

招回能人办特色游。过去大公社时东风茶场只是一个青年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曾与知青一起生活,后来考上大学在汉工作,从武汉市工商联副主席退休的杨敬宇,立志改变家乡面貌,返乡办起知青茶场,以知青品牌发展乡村游,现在每周有市民来此参观,并每季带来文艺演出,搭建城乡桥梁,市民村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盘活结合文章成合力

我们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基层党建、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盘活资源、项目、财力,形成振兴合力。2017年起,我们用扶贫资金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46个村便民小道通户、路灯到组全覆盖,运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起34个村民文化体育场,启用项目资金1300余万元,镇里挤出200万元,将村级党员群众阵地新建16个村、改扩建30个村,其中办成示范8个,使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形成红廉文化、政治生活馆、舞狮文化等特色示范村,极大地提升了乡村面貌。还整合扶贫项目资金,由村级与市场主体对接,11个村集体入股企业年终分红,壮大了集体经济。还在异地扶贫搬迁中,使559户1333人住新房。通过融合农村发展新模式,在土地确权领证后,让农民以土地折股、存量折股、山水资源入股等形式,盘活资源、引进外力,如叶河村计划将现有打造的将军故居存量,引进有实力公司继续扩大乡村游规模,崔家边村以南斗湖水库山水租赁给公司开发,每年获得50万元收入等,切实壮大了集体经济,让广大农民在入股中分红受益。

(本文编辑:吕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