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新闻网】红安县马鞍山村蝶变记

2019-03-08 15:21   【黄冈新闻网】   毛红平

2019/3/7 

黄冈新闻网(通讯员 毛红平 )今年春节期间,红安县七里坪镇马鞍山村返乡的游子,惊叹一年来的变化——废弃的旧房拆除了,路灯在夜晚亮起来了,还建起文体广场、漂亮公厕、大棚基地。

听民意,制订重点建设清单

马鞍山村203户,823人。工作队进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广泛听取村民意见。“村里没有路灯,晚上出行不便。”“沟渠堵塞,有水引不来。”“没有产业,贫困户没法增收。”……收集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有10个、建议50余条,其中发展扶贫产业、改变村容村貌是贫困群众最关心的。

工作队有针对性地制订了马鞍山村重点建设清单。清单分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等六个部分,包括发展大棚蔬菜、安装村级路灯55盏、拆除废弃破旧房屋、全域绿化、兴建村级文体广场等具体项目,每个项目都有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等。

红安县地税局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以后,扶贫工作队队长刘斌、多次与村“两委”、村民代表沟通,在深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共同确定了以村集体经济项目光伏发电和油茶生产专业合作社为产业项目扶贫突破口,针对贫困程度较深的50户在册贫困户,统一规划打造140亩油茶扶贫示范基地,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年终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红,油茶生产合作社一期建成投产后,能为全村群众增加稳定、长效的经济收入。

整村容,党员带头攻难点

脱贫攻坚,党建引领。工作队组织开展“支部主题党日”等活动,让村里党员思考如何发挥先锋作用。

在首次“强党建、聚民心”组织生活会上,62岁的老党员郑建忠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年,我还是头一次参加这样的会。”

近年,部分村民在公路边建起新房,但旧房空着不拆。破墙残垣多,露天茅厕多,有损村容,浪费土地。工作队回到县局里争取相关项目,开拆闲置旧房与茅厕。

拆房阻力大,全村20多名党员人人领任务。工作队长兼驻村第一书记刘斌动员村里老党员们带头挨家挨户“磨”,主动做群众工作。

村民健身广场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过去村里没个像样的活动场所,村民们休闲娱乐很不方便。”马鞍山村妇女主任方七毛说,村部前面虽有空地,但破败不堪、杂草丛生,堆满了砂石碎砖。有心建村民健身广场,可资金却成“拦路虎”。“多亏了刘书记,不仅给我们带来资源,更带来信心。”她说。

清理垃圾、清理杂物、清理沟渠,绿化亮化,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平整场地、添置器材、铺砖叠石……2018年,建成了500多平米的袁家河、戴家洼、马鞍山、陡家冲五个文化广场,文化长廊700余米,百姓舞台一个。修便民小道2000多平方米,公厕4所。每天傍晚,村民们或跳广场舞,或在体育器材上锻炼,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村支部书记戴党明说起工作队做的实事,如数家珍。

谋产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增收

要脱贫,关键在发展产业。在驻村工作队指导下,2017年2月,马鞍山村引进外地客商,成立贵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牛羊养殖、种植绿茶、油茶。

马鞍山村距离县城较远,山林面积占全村总面积的65%。村民大多种植水稻、花生等传统作物,因肥料、种子涨价和天气干旱等原因,村民一年忙到头往往仅能解决温饱。刘斌与村“两委”坚持因地制宜,提出了发展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工作思路,重点引导贫困户流转土地、入股经营、发展牛羊养殖、绿茶生产、油茶基地等产业,走出了“合作社+农户”的脱贫致富新路子。此外,村里兴建致富产业,仅2018年就建青茶基地500亩。

马鞍山村一组贫困户王年坤,59岁,全家五口人,他长年在贵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打工,年收入近二万元。

这样,马鞍山村引进了德青源金鸡扶贫项目、贵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吸纳51户、147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每年入股的贫困户都会拿到首批分红,户均增收5000余元。

( 责任编辑:张金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