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近年来,红安县把医疗关口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前移,率先探索出红安健康扶贫“4321”模式,着力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一人患病,全家致贫的现象曾经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扛,扛不过就向亲戚借钱治病”是红安县贫困群众因病致贫的真实写照。为了降低贫困人口医疗成本,红安县把健康扶贫工程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环节,探索推出健康扶贫“4321”模式,将贫困人群住院实际补偿比例提高到90%以上,当年住院自付费用累计不超过5000元,门诊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得到了广大贫困户的认可。
健康扶贫“4321”模式:
“四”即落实“四定”原则:一定救助对象;二定就诊机构;三定兜底标准;四定报账方式。
“三”即推行三大举措:一是入院不缴费;二是报账一站式;三是结算一次性。
“二”即强化“两项”保障:一是健康全管理;二是就医全兜底。
“一”即达到一个目标:绝不让一个贫困户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政策的出台,大幅度减少了贫困群众的医疗支出,让不少贫困人口再也不用“扛病不治”,在高桥镇王德湾村,年逾七旬的脱贫户王恒松患有脑血栓,儿子患有严重癫痫等病,不仅需要长期服药,病重时如果缺乏治疗甚至性命堪忧,政策出台后,王恒松感觉是重获新生。他说:“我是精准扶贫对象户,住院费用只出10%,其余全部是政府兜底,去年我和我儿子住院,用了8万多元,我只出了7000多元,如果没有这么好的政策,我就是倾家荡产也治不起。”
在解决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的同时,红安县还着力提高农村地区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让贫困人口真正看得好病。
高桥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方红星说:“作为乡镇卫生院,我们通过入院免交预付金、报账‘一站式、一票式’、就诊一卡通等让贫困群众看病更方便,通过免费建立动态电子健康档案,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推行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加强健康素养及政策宣传等方法强化贫困人的健康管理。”
曹门村卫生室医生王燕玲说:“我们村基本可以做到小病不出村,平时村民有点小病小痛,我们这都可以进行诊疗,如果超出我们诊疗范围,就给他开转诊单,到乡镇卫生院。”
三年来,红安县共救助住院贫困人口75986人次,人均住院医疗自负费用从政策实施前的2704元,下降到428元,住院实际补偿率由49.86%提高到92.78%。
县卫计局副局长陈栩翔说:“红安县健康扶贫政策实施三年以来,为贫困人口脱贫提供了有力保障实实在在的让贫困人口感受到了党的政策的温暖,群众的获得感明显提升,贫困对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贫困人口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县乡两级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明显提升,分级诊疗制度得到落实,为红安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